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7节(1 / 2)





  苏瞻起身道:“以臣之见,吴王殿下出使契丹,代表宗室接回崇王更合适一些。燕王殿下如今身兼开封府尹,理应多多在朝堂上观政,熟悉各部。何况燕王殿下的性子,恕臣直言,还缺圆通二字,在两军之前,易冲动。不如枢密院派一位熟悉兵政的签书院事,跟着吴王前往契丹,各行其职,相得益彰。”

  官家点了点头:“和重此言甚合吾意。”这两个月,太后已经退让了许多,撤帘、接回三弟、五郎出宫、六郎加封。他不能再逼迫她老人家了。

  苏瞻开了口,官家点了头。参知政事曾相、尚书左仆射吕相也起身表示赞同苏瞻的说法。枢密院里的其他两位使相也觉得苏瞻的法子两全其美,还免得太后和官家再起矛盾。

  张子厚默然归座不语。

  赵棣心中苦涩得很。他搬出皇宫,开府加冠,六郎却还留在宫里,又加封为开封府尹。他实在不懂张子厚为何独独看中了赵栩,但眼下情势,原来支持他的蔡佑虽然获赦却远离朝堂,苏瞻近两个月也不再提拥立一事。他也只能听娘娘的话,韬光养略,最苦的是想尽法子也见不到张蕊珠一面。

  等诸位相公都离去后,高太后看了看赵栩和赵棣,才转头对官家说道:“六郎今年立功不少,是该赏。但他才十四岁,就担任开封府尹着实不妥。只是官家你和相公们都固执得很,老身也没有法子。明年若是五郎从契丹归来,官家你看看可不是就为难了?封赏薄了,会被议论为不均不公,可又还能怎么封赏呢?”她叹了口气:“你父皇在的时候,武宗封赏他,向来留有余地,他二十出头才封王呢。”

  官家无奈地道:“娘娘说的有理,但六郎所立的都是军功,也是比照太宗朝的规矩来加封的。若是五郎契丹一事顺利,回来后,比照德宗一朝的旧例,再加封一个王位可行?”

  高太后想了想,点了点头:“是有这先例,倒也可行。但明年选秀后,六郎也该出宫开府才是。”

  官家叹了口气:“娘娘,如今五郎出宫了,璎珞嫁人了,我和五娘想留着六郎在宫里多住几年。”

  高太后看着官家:“你和五娘既然都这么想,老身也由得你们。但选秀的事情,陛下可是应承过老身的,切莫忘记了。”

  官家想起太后提了几次孟家六娘的事,便点了点头:“选秀一事,都由娘娘做主就是。”

  高太后叮嘱官家早点休息,带着赵棣走了。官家喝了口参茶,又把赵栩留下来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本章常赦参考引用书目:戴建国《宋代刑法史研究》,戴建国《唐宋大赦功能的传承演变》

  《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宋史》

  第120章

  熙宁帝看着赵栩从早上三更天忙到现在,依然精神十足,感叹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娘娘心里不爽快,要去西京休养个把月。你五哥也跟着去服侍她。璎珞又刚出降。如今住在宫里的皇子皇女,数你为长,你记着多去坤宁殿给圣人请安。”

  赵栩躬身应是,看到官家案头的金碗很眼熟,就笑了:“爹爹那碗里,可是阿予包的馄饨?”

  官家也笑了:“可不就是她敬献的,听说一大早就亲自包了好些不同颜色的。你殿里也少不了她的心意。”他摇头道:“难得她今年给我还做了双袜子。对了,娘娘提过好几回了。过了年礼部就选上几十位世家女入宫,你五哥是到了婚配的年纪。娘娘说明年也先给你选上几个合适的,都留在宫里好好教导几年。到时候你自己也看一看,要有喜欢的不要害臊,同娘娘说就是。”想到该给自己敬献鞋袜的儿媳妇一个都没有,官家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赵栩一怔,拱手道:“多谢爹爹和圣人关怀儿臣,臣年纪还小,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赵栩把自己和陈太初怀疑阮玉郎假死一事说了。官家皱起眉头来:“你五哥午后来说了这事情,蔡涛应该不会说谎。皇城司也一直盯着他的。不过有备无患,此事不可宣扬,你和太初两个留意着吧。”赵栩看他神色,似乎并不在意阮玉郎是不是和郭真人有关系。

  “爹爹,契丹一事,儿臣愿为爹爹分忧。听闻寿昌帝格外爱好诗词书法绘画之道,若能投其所好,必然事半功倍。此外,这次招安盗匪,往两浙路剿匪,儿臣自觉得对两军对阵也有了些心得,如果能助契丹顺利打退女真,未必不能从契丹嘴里把幽云十六州多弄几州回来。”

  官家看他跃跃欲试的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你啊,今年已经立了数件大功:剿灭西夏刺客、招安、救了张子厚、行军百里、剿灭房十三余党。现已经加封了开封府尹,这要再立功,爹爹可没得封赏你了。”

  赵栩心中一动,笑着上前几步,扑通跪倒在地。官家吓了一跳,摇着头离座来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