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9节(2 / 2)


  陈元初捅了捅陈太初碎碎念:“哎,这个就是那天你陪孟二送来的盖头?也太长了吧?走路会不会绊倒?”

  十一郎听在耳中,默默地上前几步,紧紧靠住了四郎,心里嘀咕着长得太好看的人果然都有点怪怪的,一个盯着九姐,一个盯着盖头。

  新人们和迎亲的众人辞别范家,出了大门。孟彦弼掀开轿帘,范小娘子最后拜别父母,这才登上花轿。也有两个仆从高举灯笼在花轿前引导。孟彦弼跃上马,朝立在西阶上的丈人丈母拱手道别,一路当先,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返回孟府去。

  到了孟府门口,众人下马,那专给新娘行走的五尺宽的青布条已经从门内一直铺到了车马处。一路随行的乐官们赶紧跑上前面吹吹打打,拦住了大门不让新人入内,当头之人笑着念起了《拦门诗》:“仙娥缥缈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今日门阑多喜色,花香利市不需悭。”

  陈元初赶紧推苏昉:“快,到你一显身手了!”

  苏昉笑着上前拱手高吟起《答拦门诗》:“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勿烦介绍久劳心。”

  四郎五郎赶紧让随从们封赏利市钱红,乐官们才让出通道来。克择官接过花斗,上前将里面的谷、豆、铜钱和各色彩果朝着大门撒去,口中念念有词,让青羊、乌鸡、青牛三位煞神远远避开。

  孟彦弼扶着范小娘子下轿,柔声道:“你小心一些,盖头略有些长。等进了大门还有个马鞍要跨,你慢一点,我扶着你。”

  范小娘子头垂得更低了,只觉得天气虽冷,那扶着自己的手隔着大礼服也觉得是滚烫的,她后颈微微出了汗,轻轻嗯了一声,又答了一句:“多谢郎君。”

  看着孟彦弼双眼闪亮,额头微汗,满面喜意,赵栩不知为何有些怅然,他听到这两人一言一和,连对方面容都见不到,言辞平淡,却似乎有麦芽糖丝黏着,甜得发腻。他慢慢跟着众人,看着孟彦弼细心地扶着范小娘子跨过马鞍,进了二门,往新房而去。

  十一郎走过他身边,忍不住露出六颗小白牙:“殿下,我九姐她们都在新房里等着二哥二嫂去坐富贵呢。您慢点走,可以在外间或者偏房休息一下的。哎——殿下——!”

  这个子高腿又长的人最讨厌了!十一郎看着赵栩的背影叹气。前面赵栩却慢了下来,回过头喊他:“十一郎,过来!”

  十一郎眼睛一亮,欢快地应了一声,拨开四郎五郎,快步上前。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本章婚礼风俗,出自《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具体的诗句,出自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卷10《婚礼总叙》。婚礼流程,出自《朱子家书》之昏礼、《宋史》,《宋人话本七种》。

  撒豆谷习俗,出自《事物纪原》。

  据记载:宋代新娘走青布条,和东汉至北朝时期新婚居青庐的旧俗有关。跨马鞍,是北朝游牧民族的习俗。

  --闲得有话说--

  到了年初二,就感觉这个年快结束了一样。

  今天中午吃了眉州东坡,烧椒皮蛋是移居澳洲的女友最爱之菜,赶紧拍照发给她:“我替你多吃一点。”酸辣粉,麻婆豆腐,豌豆尖。很奇怪,眉州东坡在上海却没有店,美国倒有好多家。

  说起身边的四川朋友们,每年春节前都会收到许多地方特产,四川的辣的香肠和腊肉,是做煲仔饭的好原材料,汕头的金薯,全中国最好吃的番薯,金薯粉也是做蚝烙的必备原材料。两三年的老母鸡,几纸箱的草鸡蛋,炒出来不比兰皇或朝一的鸡蛋差,金黄金黄,极香,因为生这样蛋的母鸡,不吃饲料,都是吃玉米。还收到两颗能摊满一个料理台的苏州青。霜打过的苏州青,炒的时候不需要放糖,就很甜,糯香。

  小年夜吃了三件子,是朋友酒店的特色菜,被《舌尖上的中国》拍过,播没播我不太清楚,太喜欢了太好吃了。两年的老母鸡,山地黑毛猪的后蹄髈、咸排骨、云腿、猪肚,一定要在煤球炉上,要有能透气会呼吸的大陶瓷锅,从三点炖到六点。猪肚捞出来白切,其他在陶瓷锅里任我们打捞。

  吃完眉州东坡时,户主惊讶地问:“眉州后面为什么要跟着东坡两个字?”

  小公举眨眨眼:“因为苏东坡是眉州眉山人。他是个大吃货还很会烧菜,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他最喜欢吃猪肉了,还写过诗呢!我们语文老师说的,我都知道!还有宋朝人大多吃羊肉,也爱吃海鲜,但是不爱吃猪肉。妈妈说的。”

  理工男也眨眨眼:“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