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5节(1 / 2)





  赵栩深深地看着她,她从来都是给他惊喜,为他着想,即使她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走近他,可他就是明白。

  九娘不再犹豫:“苏瞻那人,绝不会随六哥行师出无名的逼宫之事!他把声名看得比性命更重。高似若破了秦州城,他恐怕会宁可自尽以证清白!”想起阿昉,九娘有些哽咽,深深地福了一福:“还有孟家,对不住六哥!”

  赵栩刚要感叹她所说的苏瞻,和他所想的差不太多,自尽不至于,恐怕会辞去宰相一位。但是孟家?为何对不住自己?

  九娘咬了咬下唇,眼中有些微湿:“大伯告诉阿妧,柔仪殿那夜,他去慈宁殿救婆婆和你舅母,原本已经都救到了,是婆婆故意绊住了他,才令刘继恩得手的!”九娘记得孟在叙述此事的时候,语气冷然。她能理解婆婆的做法,一辈子都对娘娘忠心耿耿的老夫人,和娘娘共过生死,为了娘娘,牺牲了情郎,为了一诺,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对娘娘有利的事,她那是本能的反应。若不是后悔内疚于那夜的行为,婆婆也不会那么快地立刻着手孟家南迁一事。

  赵栩伸出手,原想拍拍她,又缩了回来,若无其事地道:“不要紧,老夫人原本就是娘娘的人。既然你家要南迁,说明她也已经心灰意冷要远离娘娘了。我不会让你大伯去盗虎符的。就算有了虎符,三衙的将领那种情势下,也未必都肯出兵。”他叹了口气:“外有西夏进犯,北有女真狼子野心,我又怎么能先让汴京燃起战火?怎么能让大赵禁军自相残杀?”

  九娘抿了抿唇:“六哥!如果阮玉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杀招,如果你有杀身之祸,请立刻按高似说的,去上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赵栩上前两步,凝目看着九娘的眸子:“你还知道什么?为何说这样的话?!”

  九娘咬牙道:“阿妧推断,高似恐怕认准了六哥你是他的儿子!他和阮玉郎勾结了,肯定知道他还有极厉害的后招要害你。高似想要保住你的性命,才会要你去上京。”

  赵栩脑中一热,如果不是九娘,说这话的人会立刻血溅当场!

  看着他赤红的双目和起伏不定的胸口,九娘握紧了双拳:“那夜我问过你娘,高似第一次私闯禁中的日子,很是对你们不利。”她对自己的权宜之计有把握,是因为秦州府军中是陈家的天下,只要送来京中的文书没有问题就行。她当时相信陈德妃说的绝对未和高似有过任何关系。

  可是以她对高似的了解,高似是个绝对不会多说一句废话的人,也绝对不做没有绝对把握的事。苏瞻出狱后仕途那么顺利,高似功不可没。高似会说出这样的话,一定还有什么是陈德妃自己也不知道的事。他身为耶律兴一脉仅存的男人,却一直不娶妻不生子,也许因为他心中早就将陈素和赵栩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赵栩掌心被自己的指甲掐得一痛。

  九娘温和地看着赵栩,没有怜悯,没有疑虑:“六哥,你是赵栩,你姓赵,你是大赵皇子,不可改变!你是我们桃源社的六哥,永远都是!即便去了上京,也可以利用高似,将计就计!”她实在想不出宫中还能有什么变故,会使赵栩有性命之忧。

  赵栩深深吸了口气,死死盯着九娘的脸:“我不走。”他和娘和阿予在一起,无论生死。他更不可能抛下即将面对大风大浪的舅舅一家,更不可能抛下大赵万民,士可杀不可辱!

  九娘沉默了片刻,点头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自《论语-阳货》

  2、举一隅,以三隅反。出自《论语-述而》

  第190章

  赵栩如困兽一般在九娘身前身后团团转, 九娘那句“日子对他和娘亲不利”, 底下隐匿着什么她无法说出口的话, 似欲破冰而出的海底异兽, 又似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岩浆。高似究竟做了什么, 他不能想, 不敢想。不想, 都几乎要压垮了他。

  高似待他, 的确无法解释。但, 当前局势恐怕比九娘推断出来的还要不利。而他只能生生受着。

  现在才企图挽回大局,为时已晚。他心思通透,已然明白阮玉郎的网, 悄声无息地织了十多年, 绝不是这三年之功。如果不是孟家四娘和田庄刺杀导致他行踪暴露,恐怕三年前大赵就已经国破山河亡了。或者,从苏瞻丁忧他就开始收网了,爹爹三年前的不治恶疾很可能出自阮玉郎的手笔,他们却未曾警惕。女真当年突然发难, 击败渤海军,牵制了契丹大军, 西夏进犯, 他们也懵懂看不透背后隐藏的危机。同样的境况, 三年前还有房十三之乱,以及从巩义两个时辰就能攻到汴京城下的重骑。再加上阮玉郎在京中带着他那群侏儒手下破城。而他自己,那时根基还未稳。

  是因为运气好, 大赵才躲过了三年前弹指间的亡国巨祸。不,是因为有九娘,是因为有荣国夫人在天之灵在,才阴差阳错地治好了爹爹,窥破了永安陵之墓,逼退了阮玉郎,才有了这三年的太平中兴。可他,却白白浪费了这三年,他看得不够远不够深,那些为他们而死的壮士们忠仆们,白白地送了性命。他还自以为有治国安邦之才!

  半晌后赵栩才深深吸了几口气,有些话,现在不说,以后怕没机会说了。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抬头看着九娘,似乎离她远一些反而看得更真切些:“你去南方也好,至少能平平安安几年。无论是阮玉郎、西夏还是女真,我总不会让他们越过长江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