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2节(1 / 2)





  他没有一句话带给自己,是因为深信她懂他。接下来他要的局面,她替他铺陈,她替他添柴。

  ***

  “什么?”苏瞻皱起眉头,他和二府诸宰相均和张子厚一样的想法,都知赵栩凶多吉少,所谓谋算,不过是让人留有一丝念想罢了。阮玉郎悍然起兵,自然是因为赵栩北上调走了他河北路军中一部分叛将。若是大名府尚在他手中,此时汴京可真是岌岌可危。但孟妧竟然要朝廷昭告天下燕王遇难失踪,实在匪夷所思。

  谢相摇头道:“不妥,孟女史错矣,当下四面楚歌,西军被牵制,陈太初还未能登陆海州。贸然公布燕王殿下失踪,只会打击大赵军民士气。”

  张子厚抿唇不语,静静看着素屏。素屏上投着她的身影,她换了窄袖长裙,披帛有一边拖在了地上。

  屏风后九娘的声音带有金石之声:“诸位相公,不公布此讯,何以阻河北路河东路勤王之师?不公布此讯,如何找出朝中与阮玉郎呼应之人?即便朝廷不公布,坊间这几日也必有传言,只会人心大乱。殿下投身壶口,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为了让阮玉郎肆无忌惮。”

  张子厚走上前两步:“不错,理当因此昭告天下讨伐叛军。殿下神机妙算,能发现高丽和女真的阴谋,更能说服契丹借兵西征夏州。河东路河北两路会有这许多叛军,那朝中有无别有用心之人?中元节我们用了空城计,让乱党叛臣无处使力,一定还有许多人蠢蠢欲动。借此也可一览无遗。”

  谢相和苏瞻低声商议起来。忽地都堂外有大理寺急报,两位胥吏匆匆进来,跪于张子厚面前:“理少,五皇子不见踪影,开宝寺上下已搜寻了一个时辰——”

  张子厚目光如电看向苏瞻:“看来有人迫不及待了。”

  苏瞻头皮一麻,几乎要立刻派人回百家巷看一看张蕊珠在做什么。

  屏风后九娘的声音传了出来:“苏相,张娘子必定也已离府。还请二府速派人替换西京留守,接掌洛阳城防。”赵棣并无根基,唯一可仰仗的人,便是钱太妃和太皇太后。西京宗室云集,还有两万禁军把守,乘着赵栩出事倒是有一搏之力。

  苏瞻倒吸了一口凉气:“先帝驾崩,乃阮玉郎主谋。太皇太后绝不会与之联手。何况无枢密院之令,禁军又怎会听令于外戚宗室之流。西京直面河东府,若贸然更换西京留守和守城将领,只怕容易引起哗变。”

  九娘轻叹道:“太皇太后早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女中尧舜了,她恨燕王远胜阮玉郎,有些人,一辈子也离不开权势,夺了她的权,比杀了她的儿子甚至比杀了她还要可恨。”

  屏风外一片静默,如此大不韪的话,他们却无言以驳。

  ***

  不等流言四起,第二日朝廷便宣告天下,燕王赵栩受河东路河北路叛军袭击,失踪于宜川,若有寻到殿下助他回京者,赏万金,封护国侯。翰林学士院拟檄文,斥三路禁军受阮玉郎蛊惑叛国,洋洋洒洒近万言。都进奏院连夜印制邸报发往各路,几百急脚递快马金铃黄旗,自汴京将邸报、告示和檄文送往各州。

  西京洛阳,乃大赵陵寝陪都,仿同东京的外城内城皇城,设有外围京城、中皇城、内宫城。群山环绕,河渠密布,历来易守难攻,也是汴京的一道屏障。

  太皇太后自中元节车马劳顿转来西京后,居于延春殿,钱太妃等人便在邻近的太清殿住下侍奉太皇太后。六娘身在洛阳心在汴京,每日留心宫城出入人等,见除了常入宫请安的宗室亲王和命妇外,并无军中将领或朝臣前来觐见,才稍稍安心了一些。孙尚宫以她服侍周到能宽慰太皇太后为名,将她安置在延春殿的暖阁中。

  六娘自然明白姜太妃一案后,她已被疑心上了,只要稍加留意,便知道她的女史去过慈宁殿,但太皇太后为何不处置她,却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或许是因为爹爹不放心她,特地请旨跟来了西京,太皇太后碍于孟家才容忍下来。

  天色渐沉,宫城内各殿都点亮了廊灯和立灯,九里宫城的城墙上,禁军密布。六娘正谨慎小心地服侍太皇太后用膳,外头内侍躬身入内禀报,说孟大宣有急事求见太皇太后。

  六娘手上的玉匙一颤,不敢抬头看,只听见桌上轻轻被敲了两下,太皇太后的声音传来:“宣。”

  一旁的钱太妃接过她手上的玉匙笑道:“孟大宣难不成是借着请安来见见阿婵的?好在娘娘一贯疼爱你,我看着没瘦。”

  六娘微笑着福了一福,退开两步,静立于屏风边,眼皮微抬,留神着四周。

  孟存大步入了延春殿,看了女儿一眼,行礼道:“禀娘娘,五皇子赵棣无诏离京,在上东门被禁军所获,现岐王殿下已经去了,派人让臣来请示娘娘,当如何处置。”他顿了一顿,补充道:“河东路勤王之师先锋军也已抵达城北徽安门外,严都指挥使亲自前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