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年后





  一晃就过去了三年。

  叶子离开半山山庄后, 这三年里没有再回来过一次, 但与柳玉琴的交情却还保持着,他们会通信。有时候是写信, 有时候是直接让人捎口信。只不过,书信也很少, 多半是口信。因为他也不好和柳玉琴通信,毕竟男女有别,而且他身份很尴尬。就是陈三也一样,极少和柳玉琴通书信的,多半也是口信。

  不过, 陈三每年总得过来一两趟, 有时候还呆一段时间,他与柳玉琴的还是更熟一些。两人相处也更加随和一些。

  期间,大棚种植一年比一年扩大,现在柳家的荒坡已经开发出了来了一大半呢。而柳家的佃户又增加了两户。柳玉琴的果园果树都长得比较大了, 有的开始开花挂果了。第一年结的果子非常少,但味道还不错。令得柳玉琴非常高兴, 觉得自己的功夫没有白费, 在这里种果园是行得通的。虽然现在种大棚菜能赚银子,但她还是想多一条出路。因为大棚菜的技术含量太低了。

  牛家湾的人也在柳玉琴的带领下, 开始种大棚菜。大棚如何搭的,柳玉琴都让瞎公教给村民了, 一点儿也没有藏私, 至于大家种不种得出菜来, 她就不管了。

  一来,她管不了那么多,二来她也得给自己留点后手,总得有点技术在手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让她育种,有收获就好,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大家都来怪她,就麻烦了。她不想惹这个麻烦,再加上大家也都认为自己祖辈都种地的,种个菜,人人都会,也没有人想着要问她是如何育种的,只是和她差不多时间种就是了。

  哪里想到,柳家的大棚菜,总是能提前大半个月收,而且比大家的长得好。一开始也没有人想到育种方面去。有人认为柳家有钱,给地里下了肥。甚至有人认为就是柳家这种荒坡地,更加适合产的生长呢。

  而且一开始,大家还都不太相信柳玉琴和半山山庄,大家种的都很少,也就能挣点零花钱,不过是几百钱的样子。柳玉琴也不多说,随便大家,因为她也很明白一个新事物,最开始能接受的人并不多。何况这些人祖祖辈辈就在种地,还没哪个人把菜当过正经庄稼呢。

  第一年就靠柳玉琴的那点子菜,陈三基本弄了个平本。第二年,柳玉琴扩大了五倍的种植量,并且成功地增加了辣椒、黄瓜、茄子三个品种,总算让陈三真正赚到了银子。虽然也不多,才区区五百两银子而已。

  但这五百两却让叶子和陈三信心大增,两人一至决定让柳玉琴再次扩大种植,并且让她推广到全牛家湾。毕竟柳家属于牛家湾,她一个人独自挣钱也不好,只有整个牛家湾都富裕起来了,柳家才更加安稳。

  柳玉琴却告诉他们:“我们村的人,并不敢大量种菜。”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了,这些人虽然羡慕柳玉琴赚钱,但却总是有种种理由,不敢多种或者不想多种菜。毕竟他们把正经的庄稼地都留着呢,只敢拿最差的地,甚至开出的荒地来种菜。这样的产量能高吗?他们可没有柳玉琴那种把贫瘠地变成肥地的能力。所以想形成规模,只怕还得几年时间呢。

  叶子和陈三几人一商量,干脆让柳玉琴把种植方法买给他们。叶子手下有的是人手和良田,随便让一两个庄子专门种菜,就足够生产出几万斤的菜。

  说到卖,当然就涉及到议价了。柳玉琴哪里肯要技术买断费,说:“我的种菜方法,你们其实也都差不多清楚了,再说了,我的菜还不是靠你们卖啊,还谈什么银子?”

  这也是实话,最开始时,搭大棚,栽菜什么的,陈三他们还亲自动过手呢。

  叶子却说:“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也算是无形中已经学了你的独门秘诀,当然是要付银子的。说来我们也占你太多便宜了。”

  “说起占便宜,我才是受益方呢。”柳玉琴又说。

  光是每年得到的书,柳玉琴已经觉得自己占了太大的便宜了。为此,她每年都要想方设法地送点新奇的礼物给叶子和陈三。包包是一个,自打第一次送包包给他们之后,两人都喜欢上柳玉琴做的这种新奇小包包。每年柳玉琴都给他们做一个,有时候还做一个布偶。再一个也不过是等她的一手好厨艺了,到冬天会给他们做一些点心,再不就是一些腌菜类的。

  一个要给一个不肯要,最终双方谈定了个三百两银子的小数目。柳玉琴这才勉强收下来了,但却同时又给他们俩各人做了一个布包包。

  这次做的是双肩后背包,夹层比较多,容量也比较大,最重要的是样式非常新颖。不过现在没有做小布偶在上面了,毕竟陈三和叶子也不算是小孩子。柳玉琴给弟弟们缝的书包,现在都不缝这些东西了呢。为了以示区别,柳玉琴一个做成了蓝底黑,一个黑底蓝的。没有现代的拉链,为了封口,柳玉琴很是花了些功夫,才弄出个象现代人系鞋带的模式来。弄了一条细绳子,穿在两边,再系起来。

  陈三拿到这两个包包,非常喜欢,当年柳玉琴送给他和叶子的两个简易版小包包,两人都珍藏着,都不舍得用呢。说来柳玉琴做的包,又新颖又漂亮,但大家都没有动过念头,要包包去赚银子。一来柳玉琴并不是个女红达人,做包包也只是偶尔动动手,一年里也缝不了几个。二来叶子和陈三也觉得让柳玉琴专门做女红也不太现实,柳玉琴就不是这种坐得住的人。而且大家好象也不需要靠这个去赚银子。

  柳玉琴可忙啦,又要种田,又要教几个孩子读书,自己又要练功夫,哪来的时间做女红啊。最关键的是,她并不喜欢做女红,现在连做衣服,她都是让赵氏母女俩帮他们姐弟三人做呢,她既不会也不想学,她自己也不过是做点里衣和袜子什么的小东西。毕竟这种东西也不好意思让别人帮她做。

  得了包包的叶子,又给柳玉琴捎来不少礼物,比如抹脸用的香脂,一些比较好的洗漱用品及一些比较珍贵的食材。除此之外,他也不敢送其他的东西,象女孩子喜欢的胭脂水粉,首饰和漂亮衣料子之类的,叶子虽然有的是,却也不敢送给柳玉琴。

  如此,叶子开始在其他地方种大棚菜,再也不用专门依靠柳玉琴供菜了。但与此同时,村里人慢慢在接受种大棚,但因为产量和品相问题,大家心里都不太舒服。

  因为他们清楚地见到柳玉琴种的大棚菜,总是比自己种的好,长得快,心里不服气也没有办法。谁让你们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人还赶不上人家一个小姑娘呢。

  半山山庄的人,收菜也是按品相收的,柳家的家当然是头等,其他人家的菜,品相差那么多价格也当然差了不少,但是就算如此,家家户户也有了收入,日子理所当然的都在变好。

  如此,大家对柳家的态度也好多了。柳玉琴现在在村里地位还蛮高的呢,起码人人见了都是笑容满面的打招呼。

  两个弟弟八岁的时候,柳玉琴终于送他们去念书了。这个时候,她自己也十三岁了。手头的银子也充裕了不少。在古代十三岁的孩子,都已经是大半个大人了,要是男孩子都可以算是撑门户的人了。她也长高了不少,来了月信,算是个少女了。

  在这三年里,柳玉琴自己已经教了两个弟弟不少知识,各方面都涉及一些,基础算是不错了。特别是大字,柳吉柳祥都写得不错。他们用的是叶子提供的字帖。

  所以,柳玉琴和瞎公带着柳吉柳祥去书院里,夫子考核过后,对柳吉柳祥还是很满意的,非常爽快地收下了他们俩。因他们俩都有一定的基础了,上了个相当于现代小学二、三年级的班,叫丙班。丙班的孩子,年纪在十岁至八岁之间。他们俩正好合适。因家里离书院远,两兄弟都住在书院里了。

  这个书院离牛家湾很有点远,规模也不算大,柳玉琴也是再三打听后才送他俩来的。毕竟选择一个好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反正她现在有银子供得起两个弟弟读书,所以宁愿跑远点,也没有直接把他俩放在集镇上的小私塾里。

  知道柳玉琴送两个弟弟进学了,牛家湾的人都十分惊讶和羡慕,更有不少人暗地里猜测:“我看柳家这几年挣了不少银子,供两个孩子进学,一年的花费起码也得三、四十两吧?”

  “哼,人家可是送到远处的好书院去的,一年哪里只要这点,我看起码也得五十两吧?”有人说。

  村长也在心里算了算,说:“就她那大棚菜,一年收入少说也有二百两,花个五十两供柳吉柳祥念书,她完全供得起。我们一村的人种出来的菜,还抵不过人家的一半呢。”

  “是啊。怎么她种的菜就格外长得好,产出的早呢?”有人不甘心地问道。

  柳家独自经营了一年的大棚菜,第二年就开始教村里人种大棚菜了,毕竟也是瞒不住的。可惜的是,一开始大家都是试探的心态,家家户户也就种了那么一点儿,产出不过几百上千斤而已,再加上菜还没有柳家的好,多的也不是能挣个二、三两银子,少的连一两也挣不上呢

  。就算现在知道能挣大钱了,大家也都投入大了些,但是他们怎么也不可能象柳家这样,弄起如此大的规模。一来他们没有本钱,二来也舍不得良田,三嘛就是没胆识与眼光了,所以村里虽然富裕起来了,但和柳家的差距却还远得很呢。人人都羡慕柳家一年二百两的收入。

  “哎,我说柳大姑娘再怎么能干也不过是个女孩儿家,迟早也是要嫁人的,她把两个弟弟送出去念书了,以后等她嫁人了,那种大棚菜的法子岂不是要流露出去了。柳家还靠什么挣银子?”有人想到柳玉琴已经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了。

  “说什么呢,她还可以过几年呢,再说了,她家这个情况,她是老大,所谓长姐如母,她要养两个弟弟,肯定不能和普通女子一样早早订亲出嫁啊。”村长打断众人的话,说。他是巴不得柳玉琴多在家里呆几年的,有柳玉琴在,村里能沾不少光。

  “就是,不然柳吉柳祥哪里还能进学,早就该回来种菜了。”有人也说。

  “恩,他们家这种情况,不能以常理论之。”大家纷纷表示同意村长的说法。

  就这样,柳玉琴都不知道自己居然又避过了一件麻烦事,虽然这件麻烦事迟早会找上门,但能避过一年算一年啊。因为她自己也知道,随着她年纪变大,她婚事迟早要被人说起来的。

  ※※※※※※※※※※※※※※※※※※※※

  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