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难上难(1 / 2)





  没见到柳吉柳祥在家, 陈三下意识地四周找了一圈, 才想起他俩去上学了,弄得他也很不习惯, 总觉得柳家少了点什么似的,问:“柳吉柳祥上学还习惯吧?”

  “恩, 还可以。就是离家远了点,不过他们总得习惯自己独立生活的。”柳玉琴有点自豪又有点惆怅地说。

  最开始,她真的很不习惯,又时刻担心着他们,弄得吃不好睡不好的。现在她总算也适应了。这个时候, 她才明白, 为什么有些父母连孩子上大学都要陪读了,不过她也不赞同这么病态的感情,孩子大了,总得有自己的生活, 需要离开父母自己去闯。

  弟弟们的适合能力还不错,毕竟是小孩子, 融入集体生活也还很容易, 并且在书院里,同年纪的孩子多, 生活学习方面都有专人管理,其实日子过得还蛮丰富多彩的。比如, 他们会学习各种以前柳玉琴不会教的知识, 比如乐理, 画画等等。这些都是柳玉琴自己不会的,再者,象骑射一类的,他们也更加喜欢。而且因为他们有点基础,在这方面反而学得非常好,很受夫子的喜欢,常常受到表扬,也让那些在这方面能力很差的同窗们很是羡慕又佩服。这也令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总之,两人很喜欢书院的生活。虽然不比在家里自由自在,但大部分来说,都很好。新鲜知识的涉足,让他们对外面的社会也更加有兴趣,同时也让他们的眼光和见识,以及学识都在慢慢增长。这也让柳玉琴觉得很值得。

  “那书院还行吧?夫子如何,同窗们会不会欺负他们?”陈三又问。柳吉柳祥也相当于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他俩的感情,陈三也是把他俩当成了自己的小兄弟了,时常都要关心一下的。

  “我也就能找到这么一家了,其实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不过,肯定是比不上大地方的大书院的。但夫子都很好,他们与同窗的关系也还不错。”柳玉琴说。

  要是有可能,她也希望能送两个弟弟去很好的书院,一流的书院念书,但是她没有能力,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其实古代教育也跟现代的教育一样,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就可以读到最高级的学校,享用最好的教育,最终得到最大程度的成功。而穷人家的孩子,别说念书了,连饭都吃不饱呢。

  在现代也有连上个九年义务教育都难得孩子,甚至有的孩子,连小学都没念完。这样的孩子,多半又重复了父辈的生活,是社会的底层。教育资源这个难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就好比她自己,在现代时也属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读的学校也是普通学校,最后的工作也是普通工作,收入也是普通收入。

  她也见过家境格外好的同学,念高中时就出国了的,后来大部分人都有个好前程。而这群人也与她这种普通人渐行渐远,基本没有来往了。是这群人格外聪明,智商情商格外高吗?也不是,只不过人家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成功的希望就大了很多。

  陈三皱了皱眉头,又说:“只怕书院就他俩离家最远喽。这么小就离家,也有点可怜。”

  “差不多吧,住在那里的孩子不多,正因为不多,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啊。”柳玉琴笑道。要是住校的人多了,管理起来才更难呢。特别是象柳家这种身份的孩子,只怕还得受不少苦头呢。毕竟能念书的人,出身家境都不错,最起码也比柳家强点。柳家现在是要人没人,要钱也没几个。

  也是柳玉琴心大,才会想方设法地送了两个弟弟进去的,她也是花了大价钱的。相当于现代的择校费,才把柳吉柳祥送进去的。人家能收他俩,也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错,有底子,不然,光是出银子,人家还不一定收他们呢。

  “你们这个地方也是太小了点,要是有个几家私塾也好啊。就不用把他俩送那么远了。”陈三又说。离家太远,柳家这身份地位又不会让人格外照顾他俩,这两小子在书院里多少也是要吃些亏的。不过,他也不认为吃亏就是坏事,当然了,这得有个度。

  其实陈三小时候也吃过一些暗亏,陈家的地位在京城里,又不是一等的,他能进入到皇子圈,也真是吃过不少亏,受过不少暗算的。跟在皇子身边的机会,其实很难得的。就算这是个很普通的皇子,跟在他身边得到的好处也不少。只要这个皇子不是皇帝最讨厌和想方法设法打压的,皇子的待遇都很不错,皇上对自己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大方的,何况很多东西也都是有规定的,要是皇子再受宠一点,那就更了不得了。何况,当时的叶子可是非常受宠的,陈三能当叶子的伴读,可是相当不容易呢。

  “我们这地方,就连集镇上也不过一家小私塾呢。”柳玉琴好笑地说。

  本地教育能力相当低下,镇子上的那家私塾,说白了,水平真不怎么样。柳玉琴甚至认为自己都比那夫子要强一些。所以,本地的秀才地位都非常高,因为少啊。而且能考中秀才的人,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去县府里念书去了。不然,在本地你永远就只能是个秀才了,想再进步,基本没指望了。

  “也是,这地方也太小了些。”陈三叹气,心里说:“其实还是得想办法离开这里。”

  想给柳家迁户口,也是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因为他们家没有长辈,也找不到什么依靠,光靠柳玉琴一个姑娘家撑门户,到了大地方去,只怕生存更加不易呢,这种事情可不是有银子就能办成的。因为没有姑娘家当户主的,柳吉柳祥又年纪太小了,所以,怎么着也得等到柳吉柳祥十四岁了,才好办。

  最重要的是,柳家明显象是故意避到乡下地方来的,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很难查证了。主要是柳玉琴完全不知情,得不到有效的线索去查。陈三和叶子曾经多次讨论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也只能按兵不动,暂时先这样了。他们还怕自己动手把柳家迁走了,会出事呢。

  陈三难得来一趟,柳玉琴也不想和他尽讨论些扫兴的事情,就问:“今天想吃什么?我好准备去做饭了。”

  好长时间没到柳家吃过饭,陈三也很怀念柳玉琴做的饭菜,笑道:“我要吃鹅,味道弄重点就行了。其他随意了。”柳家养的鹅,味道格外好,虽然柳玉琴的做法也很简单,但他吃过一次就不能忘记了。可惜的是,他现在想吃上柳玉琴做的饭菜,也不容易了呢。一年也吃不上几次。

  柳玉琴也很大度地同意了他的要求,说:“行啊,春桃去逮一只鹅回来。不要老的。”太老的鹅,肉会很硬,要炖很长时间才烂,这个点了,显然来不及了,就只能要嫩点的,拿来红焖正好了,也可以满足陈三要的重口味。

  鹅都很大,一只有几斤重,柳玉琴想着有一只鹅了,就不用再弄肉类的菜了,又问:“黄瓜炖泥鳅鳝鱼吃吗?”家里还养着不少泥鳅和鳝鱼,最近忙了柳玉琴也懒得做,正好趁今天陈三在,好好整治一顿大餐。

  “那就黄瓜炖泥鳅,再做个鳝鱼煲仔饭吧。”陈三又说。

  “可以。我也好长时间没吃过煲仔饭了。”柳玉琴也同意了。她好长时间没搞过煲仔饭了,主要是春桃饭量大,她自己吃得也不少,沙煲就那么大,搞个煲仔饭,还不够两人吃一顿,既费时间又还得再多煮饭,她也懒得搞。

  柳玉琴烧了开水,让春桃仔细把鹅清理干净,砍成块,扔进锅里去烧,鹅肉多,烧的时间要长些。她让春桃看着锅里,自己接下来才慢慢开始处理泥鳅和鳝鱼。这两样东西,春桃还不敢动手,连鹅都敢杀的人,居然不敢杀泥鳅和鳝鱼,柳玉琴也拿她没办法了。

  其实杀泥鳅很容易的,撒上一把盐,泥鳅很快就不怎么动了,再直接剁掉脑袋,把肠子从断口处挤出来就行了。杀鳝鱼倒是有点麻烦长长的一条,又滑又腻的,很难搞。

  柳玉琴制了一个工具,这是她跟现代菜市场的专门杀鳝鱼的人学的,就是用一块木板,头上钉一颗钉子,反过来,把鳝鱼头挂上去,鳝鱼就能很好地摆成长条了,再拿刀顺鳝鱼的肚子剖开,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而且最好用的就是,这样十分容易剔除鳝鱼的脊骨,炒鳝鱼丝就必需把脊骨剔除。

  陈三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工具,又见她杀鳝鱼杀得很顺手,自己也忍不住手痒,说:“哎哟,你这个东西有点意思啊,我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