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不担心





  陈三只是淡淡地和村长打了个招呼就挥鞭而走了。众人也不敢问, 他车上拉的是什么东西?现在村民们其实还是有些怕陈三的,或者说怕半山山庄的人。

  因为他们代表着权力与金钱。村民们怕得罪了他们, 以后不能跟着挣钱了。现在整个牛家湾的日子都比以前富裕多了。毕竟庄稼大家依旧在种,每年冬天还能跟着种大棚菜再挣一笔。相当于是多增加了一笔收入。收入多了,大家的日子自然好过些了。

  “哎,人家种大棚菜,我们也跟着种, 人家赚大钱,我们挣点小钱。这会子,我们大棚菜种的多了起来,人家又换花样了。”有人半是含酸半是羡慕地说。

  能让陈三亲自出马的, 显然不是普通东西, 而且还只有区区三小车的货。他们还不知道是果子, 只以为是柳玉琴又种了什么稀罕菜。这三年下来, 柳玉琴的大棚菜, 品种也是慢慢在变多。比如红菜苔,就只有她独家种植,村里人以前没种过, 也不会种, 而且还得找柳玉琴买种子,或者菜苗子,他们也不太愿意。这个红菜苔倒成了柳家的独家经营, 不过柳玉琴种的也不多, 因为这个菜别的地方多。

  虽然村里人都知道柳玉琴种了些果树, 但因为一直没有结果子,也没有人想到,这批货就是果子。其实一开始,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那是果树呢。后来知道是果树,柳玉琴也是这样说的:“反正有地,就随便栽了些树,能结几个果子自己吃也好,不结就当是木料或者柴禾吧。”

  因为她也不能保证这些果树,能正常结果,靠果子赚钱。

  村里人也对果树不感兴趣,实在是他们不会种,而且他们也没有地种果树,不象柳家有大块大块的荒坡地,可以随便柳玉琴折腾。因此,也没有人在意柳家搞了个果园。

  “村长,去柳家打听打听呗。”有人说。

  村长却叹了口气,说:“你们以为我们想打听,就能打听到的吗?我劝大家还是老实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处自然少不了。不然,小心因小失大呢。”

  “就是,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种菜,只要柳家还在种菜,我们的菜就能卖出去,这笔收入就能保住。想那么多干啥子,没的惹人嫌。”有人连忙说。

  这就是明白人了,只要自己能赚,管人家又做了什么啊。说实话,村里人能种大棚菜,多这一笔收入,还是靠了柳家和半山山庄。何苦去得罪别人呢。谁家还嫌银子多了咬手啊,多一笔收入谁不开心啊。没了半山山庄与柳家,大家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好处。

  这些人想法一转变过来,对柳家的态度都好了很多。渐渐地,有的人就开始有意无意地亲近柳玉琴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柳玉琴自然就顺着台阶下,与这些人的关系亲近些了,其实她也乐意与大家的关系变好。毕竟一个村子的人,很多时候,柳家也不能独善其身。大家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也是件好事。

  村长算是与柳玉琴打交道多的人,几年下来,他已经很明白了柳玉琴不是个好欺负的人,而且柳玉琴还这么有本领,以后柳吉柳祥要是读书读出来了,柳家会更加好。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来得罪柳家,肯定是约束大家,尽量讨好柳家了。

  如此,陈三带走的三车货,在村里也没引起什么水花。不过柳玉琴也不在意,因为她的果园,已经开出初现成果,村里人应当很快就会知道,她家的果园,终于开始结果子了。这也是瞒不住的事情,大批量的果子会让陈三他们运到外地去卖。但是,毕竟有些果子成熟的迟些,自己吃不完的,也会要去集市上卖一些的。

  就比如现在树上还剩下约三、四百斤的桃子,总不可能全部留下来吃吧,虽然不至于吃不完,但也不能敞开了吃。果子又不能饱肚子,还不如换成银子,给大家多分一点好处呢。

  柳玉琴的大棚菜每次收获之后,她都会给大家分一点银子奖励大家。不管什么时代,真金白银的好处,总是最得大家的欢喜。有了银子,人人脸上都乐开了花。你家计算着给家里人扯几块布,缝件新衣裳,他家算着可以多卖点细粮和肉回来吃了。再不,银子就是存着也是好的啊,以后孩子们婚嫁也是大笔的开支啊。

  比如赵奶奶就是把绝大部分的银子存着,准备给赵成娶媳妇用的呢。古代人可不象现代人一样,都是月光族,大家有一点银子都恨不得死劲存着不花的,就怕以后有地方要花,拿不出来。

  忙活了一早上,柳玉琴也累了,和春桃回到家后,就着锅上还温热着的粥和菜,随便吃了一碗就去歇着了。今天起得太早,又太累了,她要去睡会儿。

  春桃把灶房收拾干净,拿了针线坐在大门口纳鞋底,这项基本女红她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不仅能给自己纳鞋底,还能帮柳玉琴纳,给柳吉柳祥两人纳呢。柳玉琴女红也不怎么样,但小衣鞋袜,基本都是她自己在做。做不过来就让赵氏帮忙,现在有了春桃,反倒不怎么用得上赵氏了。

  至于做衣服什么的,柳玉琴一般也是让佃户们帮忙一起做。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分点任务给她们,做好后,她再给点好处费。大家也都愿意帮她做。

  春桃基本不会离开柳玉琴身边,柳玉琴在家她就在家,柳玉琴在地里她就在地里。有这么个人跟着柳玉琴,村里人都很快就知道,春桃不仅仅是来和柳玉琴做伴的,多半还是来照顾柳玉琴的。这更令大家不敢小瞧柳玉琴了,就连春桃,大家也不敢多看她一眼,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春桃肯定不是好惹的。至于她有多厉害,没有人敢来尝试。只是有人曾经见到春桃练拳脚功夫,知道她是个有功夫的人。

  有春桃整天跟在柳玉琴身边,再加上村里人大半也都还是明白事理的,村长又约束着大家,柳玉琴的日子很平静,大家预想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当然了,每个村子总有那么一两个泼皮无赖,只是被大家盯得紧,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施展不了。

  其实,有功夫的不止春桃一个人,就连柳玉琴也不是个无自保能力的弱女子,再加上瞎公和铁牛也是会功夫的,就连赵成和吴小满也都练过,比普通人都厉害多了。柳吉柳祥也一样,从小练起的,身体素质都很不错。

  晚间,瞎公和柳玉琴说:“这批桃子算是出手了,下面就轮到梨子了。今年该是个好收成。”

  “也是。就是杏子差了点儿,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卖几两银子呢?”柳玉琴笑道。

  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他们的这批果树,桃子和梨子都很正常地结了果,但杏子却结得很少,现在也还小,不能吃,还不知道品相如何呢?最重要的是,在现代时,柳玉琴家种过桃子和梨子,没种过杏子,她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她也不知道这批杏子树是不是不行。

  “要是这杏子树不行,明年就砍了,再种些桃子和梨子树。”瞎公提议道。当初这批果树苗子也是他弄回来的,卖苗子的人家里种的杏子树也不多,但也都是正常结果的,他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树苗子的问题,又或者是柳家的土地不适合这些杏子树的生长。

  “也行,先看看情况吧。”柳玉琴说。她怕是这些杏子树比桃子和梨子树的挂果期来得迟些,想让它们多长两年再看看。再加杏子这类的水果,就算新鲜的不好卖也不怕,还可以加工成果脯,果酱来出售,价格更加好。所以,她其实还是乐于多种杏子的。

  果子的品种越多,果子成熟期又不是挤在一起,对她来说也很好,过一段时间就有收益。要是杏子不行,她都打算让陈三帮着找些李子树苗回来,总之保持品种多样性比单一性要好。单一的品种,成熟期时大家会很忙,而且要是出点什么状况,这一年就白干了。不能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嘛。

  据她自己估计,本地的温度条件应当也可以种桔子树,这类的水果上市时间比较晚,相对来说,比桃子和梨子都更加好运输和贩卖。但是她没在本地见过,还没搞清楚能不能种植,不敢轻易尝试。在现代,她们村曾经也引进了一批桔子树苗,但是那批树苗子后来被全部砍掉了。因为结出来的果子完全不能吃,果子又小又酸,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大家伙因那一批桔子树苗而亏了不少钱。弄得大家好几年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可是过了好几年,她却在老家都见过很多农户家在自己家门前院后里种两三棵桔子树,种的都不多,不是拿出去卖的,就是种给自己家人吃的。所以,这些果子都是直接长在树上,自然熟的。反正就在自己家门前门后,想吃的时候就去摘。

  这些桔子比市面上卖的品相要差,果皮颜色也基本是绿色的,就算成熟了也不会完变成红色,味道也稍微酸一点。也不知道算不算是成功的引进,反正市场上卖的桔子,都是从外地贩运过来的。但总体来说,应当是可以种的。而且古代不比现代,没有经过科学培育过的果树,果子的品相本身就比不上现代的果子,如果能弄些桔子树来试试,也许又多了一条路。毕竟桔子成熟期相对来说晚,天气凉了,好运输,能多挣点银子。

  “这么多桃子,应当可以卖很多银子吧?”春桃插了一句。

  柳玉琴却担心地摇摇头,说:“不知道,这还得看陈三他们卖得怎么样?而且还不知道,这样运输果子会不会在路上都烂掉了?”

  这是第一次卖果子,没有以往的价格和市场作参考,柳玉琴让陈三先卖了再回来和自己结帐。反正她也不怕陈三把这批货给昧下了。再说了,她也怕桃子全部烂在半路上了,根本就一两银子也卖不出来,哪能先拿陈三的银子呢。他们这算是合作,又不是陈三就是个商人专门来柳家买货的,货出家门,她就不管了。

  瞎公听了,连忙说:“也是,第一次卖。大家心里都没底。只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地把这批桃子运出去,再卖个好价钱。”

  “是啊。不然,后面的梨子就难办了。这一趟就当是探路了,赚不赚得到银子都无所谓了。”柳玉琴说。这时候,她才明白,在古代搞点生意真不容易。运输真是个大难题。果园搞得再大再好,果子卖不出去,就一两银子也赚不到。

  “没事的。肯定能挣到银子,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反正咱们还有大棚菜兜底,不怕。”瞎公连忙安慰她。大棚菜的收入,已经足够大家养家糊口,还有节余了。有这个打底,瞎公说话时连腰板都直了很多。

  柳玉琴笑了笑,说:“恩,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大不了我们自己天天出去集市上卖果子了。多少也可以换些银子回来的。”

  她猛然想起了在现代有几年果子很不好卖,因为种的人太多了,外来的收购商又少了,大家伙只有自谋出路。有的是几家人和起来,直接租大货车把果子拖到大城市的交易市场去卖掉。又或者租小货车拉到市里去,在路口和市场上叫卖。更有人家直接天天用板车拉着一车果子出门,去附近乡村里叫卖,而且不是让人拿钱买,而且换东西,比如用稻谷换,用大米换等等。大米也好,稻谷也好,换回来了再拿出去卖。

  这样做,虽然大家辛苦了很多,甚至有的人亏了些本钱,但果子总算都卖出去了,没有直接烂在树上,大部分人的收入也还算过得去。

  瞎公听了她的话,也连连点头,说:“也是的,集市上就是销量小些,但天天去卖,多摆两个摊位,一天总能挣一点回来,再者还可以运到相邻的集镇上去卖。比如去柳吉柳祥他们念书的地方去卖,咱们人多,分成几路,也能卖掉不少呢。”

  “恩,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了。总归是有办法的。”柳玉琴笑道。就目前这个小果园,果子无法运到远处去卖,按瞎公的提议,基本都能消化完,就是大家要辛苦些了,不过有银子挣,辛苦些也值得啊。如果实在卖不完的果子,也还可以制作罐头,果脯,果酱等等。

  总之,办法还是有的,不过是要多折腾折腾罢了。这么一想,柳玉琴也不担心了。

  ※※※※※※※※※※※※※※※※※※※※

  麻辣火锅加上冰棍,成功地让我的舌头溃烂了,疼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