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显官威(1 / 2)





  柳玉琴也不管大家多兴奋, 自己先带着人回家安置。那两个雇的车夫,没想到自己这趟活居然是给女官拉的,兴奋得不行,拿了赏银还都拉着赵成问东问西的。

  赵成也配合地说了些话,让车夫回去吹嘘了。

  带回了五个人, 住的地方就有点问题了。柳玉琴只能先把这三个男的都安排到了那间专门招待商队的大房子里, 再把半夏也移了过去。让春芽和春香姐妹两住在半夏原先的房间里。而杨妈妈和荷花还只能先住了半夏奶奶的房间,半夏奶奶和春桃先挤一间。

  佃户们也都过来了, 见状就说:“住的地方不够, 就再盖几间屋子吧。反正有人手又有空地方。”

  大房子旁边还有块空地,盖三间房完全没问题。就是不能盖正经的院子了, 不过这里专门住男仆, 离正院稍微远点也好。

  柳玉琴点点头,说:“确实要盖房子了。”她打算干脆这回盖个正经五间的大砖瓦房。

  当初柳家的房子虽然盖的不错,但她现在的身份高了, 自然可以把房子也盖得高规格了。

  如此,她就要好好规划一下了,不能这里加一间,那里加一间的,别扭的很。

  她和柳吉柳祥说了自己的想法,柳吉柳祥都赞同:“我们家是可以再盖新宅子了。”人越来越多, 是真住不下了, 而且现在家里有银子, 并且柳玉琴还是个官身了, 把宅子盖得漂亮些也正常。最重要的是,以后肯定还会时不时有人上柳家来拜访,现在的宅子还真有点不好招待客人。

  “你们都赞同,我就把这些加盖的东一间西一间的泥草房子全推掉了,把地方空出来,再好好设计一座新宅子。”柳玉琴说。

  “可以啊。旧宅子保留着,留下来给下人仆妇们住也行,当客房也行。我们就都搬到新宅子里去住。”柳吉兴奋地说。

  柳祥也说:“恩,现在这样住着也太拥挤了。”

  他俩在书院里时间长了,慢慢也有了些关系好的同窗,平日也大家也会互相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去玩。但柳家住在乡下离书院太远,而且家里条件有限,一直也没敢请大家来自己家里玩过。如果盖了新房子,自然就可以请大家来玩了。

  柳玉琴想着古代的宅子都有一定的规矩,就去问了杨妈妈和瞎公,自己家的宅子能盖多大,有没有什么忌讳的。

  瞎公其实也不太懂,只说:“姑娘现在不是当官了吗?宅子总可比旧宅子大一圈吧。”

  杨妈妈笑道:“盖个二进的院子完全可以啊。依旧是三间正屋,偏房可以随便盖。”

  柳玉琴其实不喜欢这种宅子,就打算干脆盖个比较现代化的房子,正屋三间这个格局不能改,其实他们家三个主人是不够住的。所谓的三间正屋,左右各一间房,中间却是堂屋不能住人的。两间正房给柳吉柳祥住了,她自己还没地方住了。

  所以,她打算盖个新式四合院,把院子建大点。前面正屋三间按规定建得高大些,进来后左右两边的对着建立四间矮小点的房,共八间,六间住人,一边各建一间浴室。最后面再建四间房,这四间房包括了灶房及小餐厅,再加上两间稍微大点的房间,她自己住。六间小房子,正好给荷花她们这些女仆住。

  春燕和杜鹃住一间,杨妈妈住一间,荷花住一间,半夏奶奶住一间,秋梅住一间,春芽和春香姐妹两住一间。春桃陪着她住,住在她的外套间里。

  旧宅子再改造一下,拆掉原来的院子,扩大一点也和新宅子一样,左右两边多加盖四间小房,两间正房留下来当客房,原先的小偏房就可以住大山和小山两个成年男人,半夏大海小海大河四个未成少年就住四间小房。

  而招待商队的大客房就只能再往瞎公他们家的另一边的空地上移了,这边空地很大,在这里加盖九间小房,八间住人,一间当浴室。再把瞎公他们家与旧宅子相隔的空地上加盖一间仓库,存放粮食杂物。

  这是柳玉琴的规划,她花了两天倒是把图纸画出来了,但要盖这么多房子出来,需要多少砖瓦木料,多少工匠她完全不懂。别说她不懂,整个柳家上下找不出一个懂的,就是村里人也一样不懂,毕竟大家见过的最大宅子就是柳家现在住的。

  她正在头疼,村长又来了,喜气洋洋地说:“村里已经请了戏班子,今晚就要来了,咱们打算从明日开始连唱三天,好好热闹一场。到时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要过来听戏的呢。”

  柳玉琴连忙把瞎公叫来,拿了一百两银子给他,说:“您和村长去商量,这银子该怎么花?我只有一个要求,这三天的伙食务必搞好一点,让大家都吃好玩好。”

  “多谢女官了。”村长滑稽地行了个礼,乐呵呵地和瞎公走了。

  “是请所有来的人吃流水席呢,还是按顿请?”村长问瞎公。

  瞎公就说:“三天的流水席哪里吃得起,别看有一百两银子,咱们村就有多少人啊。这十里八乡的人要是全来了,再多个一百两都不够吃的呢。姑娘说要把伙食搞好点,总得整几个硬菜吧,还有粮食总不能全吃粗粮吧?”

  村长也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还是按顿吃吧,一天两顿,外村的人,只管一顿饭。其实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地里活儿多,除了老的小的之外,大部分的人来吃一顿,听一出戏出就回去干活了。咱们直接去买两头肥猪回来自己杀,再买三百斤粗粮加一百斤细粮,就差不多了。刨去这两项大开支,其他的蔬菜什么的,也不值当几个钱了。还可以去买个百来斤豆子,村里自己打豆腐,然后村里家家户户再凑些柴草和蔬菜,也就差不多了。”

  “那就这样了。再者,村里出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妇人帮着打下手,姑娘肯定会派春桃和秋梅,半夏奶奶过来掌勺的。”瞎公又说。

  村里人的厨艺都不怎样,瞎公还怕大家浪费了好食材呢。

  “有她们掌勺就太好了。帮助的人多着呢,别的不说,挑水,洗锅碗,切菜洗菜烧灶的人管够。”村长连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