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宝宝的名字(1 /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对于国家之间来说同样适用。这世上不止有天朝一个国家,自然就会有各种纵横捭阖。郑琰绝想不到狄人会主动进攻,狄部不是被她爹玩得挺惨的么?她爹还想拿人家当肥羊宰上一把呢,怎么一转眼,鱼肉和刀俎就换了个位置?“青牛部袭三城,掠牛马、粮食、奴婢无算,纵火焚屋。”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这量刑级别已经从拘留上升到劳改了。

  亲,别说你不明白了,坐在御座上的那一位比你还糊涂呢。在萧令先的心里,是四夷宾服的,看这些年,他们也是按期遣使朝贡,对天朝的态度也比较恭敬,某些时候某些使臣举止有无礼的地方,也是未经教化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相安无事的。至于说时不时的犯一个边,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摩擦,算不得什么大事,国内还年年有凶杀案呢,常态。

  这怎么就犯边了呢?

  到这个时候,萧令先才发现,他对狄八部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们有八部,至于哪一部的头子是谁,他们各自的立场又是怎么样的,他们的风俗、恩怨、历史演变,那就更模糊了。

  鸿胪寺卿李神策不得不给萧令先补上一课,讲完了发源讲习俗。与大多数形成气候的游牧民族一样,由于自然条件等等的原因,狄人的位置是在北方,逐水草而居,民风彪悍。起源就只有神话,风俗就是强者为尊。在数百年前也出现过英主,一度对天朝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过最终还是被玩残了。

  后来经过休养生息,只要一缓过气来,就要侵略那么一下儿:“屠城掠民,凡是能抢的都抢。”到了先帝的时候,国家也强盛,皇帝也英明,又把他们打趴下了——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们又卷土重来了。

  萧令先听得很认真,无奈脑子跟不上,李神策的功夫深,狄有哪八部,各自的图腾是什么,王又叫什么,各部有什么能人、各在什么地方居住……说得头头是道,萧令先根本记不清那么多。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说这八部了,头一次看《红楼梦》不看图表而能弄得清这里面的人物关系的又有几个?

  萧令先努力听了半晌,只得出一个结论:这一回是要真打了,而且据李神策的估计,这一次发难的青牛部出动了很大的力量,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动了真格的。狄部如此沉不住气,一定是内部有了什么变故。

  已经被八部鸟兽名字闹晕了头的萧令先不得不叫了暂停:“卿去把八部狄的情形具本奏来,写得详细些,我要研读——狄人八部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就没有什么消息么?”

  萧令先问得颇为急切,李神策很无语,没那么神的谍报人员啊亲。郑靖业接口道:“臣等在北边的斥侯也只能打听到一些皮毛,既然有心瞒着,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听的。且草原瀚海等处地域辽阔,信息难通。”能知道这些已经很不错了。郑靖业玩了人家这么多年,已经是神奇了,打听不到消息,那是正常。

  想当初郑琰还梦想让她爹建立一个情报网络呢,这还是在自己的祖国,郑靖业还是宰相,最终都没有建立起来,更何况是在外国?

  萧令先登基以来,把注意力都放到国内了,对国外是两眼一抹黑,事到如今,现补课也来不及了。朝臣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哪怕跟萧令先作对,也是有克制的,还愿意给萧令先那么一点时间作缓冲,给他一些犯错的机会,如果他上道了,大家也就各退一步了。

  狄人则不同,你一直糊涂下去最好,方便咱们抢劫。萧令先也没有坐以待毙,一面补课,一面不得不把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此事宰相为主,鸿胪襄佐,调精锐御敌,太府、户部保障一应军需。”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萧令先对于自己国家的军队还是有初步认识的,点名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耀武军,而点了耀武军附近的定边军前往。

  蒋进贤一直在一旁当壁花来着,听萧令先这样讲,方才插了一句:“臣以为,遣定边军固可,也要令耀武军备战。”

  郑靖业看了蒋进贤一眼,很快拿出他的方案来:“正当如此,这一战或许不大,当防备后面是不是还有大战。现在臣只担心,狄部恐怕有更大的变故,不得不多做防备。还有,太仆在养马,又有,将作那里的军械,都马虎不得。”

  萧令先自己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也挑不出这其中的毛病来,一一应允了。心里抹一把汗,暗暗记下,打仗除了“调兵遣将”、“发放粮草”,还要给配凶器,还要给配交通工具。

  郑靖业犹豫了一下,继续谏言道:“圣人,眼下边事尚不知深浅,当今一切事务当以此为重,其他的先缓一缓吧。如果这事只是青牛部发疯,先解边患,其他的再议也不迟。若事态扩大,我等也该早作准备,有备则无患。”

  萧令先没有弄明白郑靖业的意思:“这个丞相只管去做,耀武军也好、定边军也好,粮草也罢、甲杖也罢,不必吝啬。”

  还是没听明白呀,郑靖业索性说得明白一些:“臣的意思是,括隐的事情暂缓,各地官员第要务是维稳。”

  “括隐与边患有何相干?”

  “括隐是一件大事,何况是全国一起来做,就算没有边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现在边境有事,分不神来。圣人知道九边的将领都是什么人么?他们家里只要有一两个有隐田而被查出了出来,圣人又要深究,只怕他们无心国事。”

  蒋进贤心里狂点头,就是这样啊,你让人在前线卖命,自己在后面抄人的家,有你这么干的么?

  萧令先怒道:“难道他们还有道理了?朕还要受他们辖制?没了他们,国家就再找不出守法的将军来了?”

  郑靖业心说,你真二!这话要是你爹说的,我二话不说就照着执行,你,悬啊!“圣人想临阵换将?”临阵换将还能打赢战争的案例不是没有,这样高难度的技巧不是你能够做得出来的啊。

  萧令先斩钉截铁地道:“攘外必先安内。”【1】

  郑靖业问道:“圣人知道领兵之将里有哪些是守法的,又有哪些是违法的?撤换掉违法之人,还需有人替换,有什么人选?”

  萧令先鼓起勇气道:“不过一青牛部而已,就已经当成八部齐来了,丞相未免想得太多了。括隐之令绝不可废!”废了他的威信就更要被踩到脚底了,见郑靖业面无表情,萧令先又添了一句,“顶多在平定边患之前,朕不再催问就是了,这些人,你不催,他们就给你拖。”

  郑靖业假笑一声:“如此,臣这便下去分拨。”

  萧令先已经很努力了,他没有再催逼地方官员一定要在今天把规定的隐田任务给完全。郑靖业在百忙之中还抽出空来写了个括隐计划,今天只要求大家完成萧令先给的任务的百分之十。萧令先忍着没有反对。

  ——————————————————————————————————————

  从物资到人员,郑靖业都是早有准备的,马匹、粮草、军械、民伕……从哪里调拨,又如何派发,都是模拟过好多遍的。唯一遗憾的是,他把张亮他爹张进书调到了威远军里,离青牛部袭城之地隔了两个营盘,便宜了定远军。就是耀武军,也比威远军离青牛部近。

  运气不好,暂时没有军功。郑靖业还是写了道手令给张进书:青牛部又没有得疯牛病,不会无缘无故跟打了鸡血似地动手,一定有内情,去查一查,说不定有什么收获。可以去绑架一下青牛部的人,抓来问一问嘛。

  他自己又召开了郑党内部会议,专门讨论此事。林季兴对郑靖业如此慎重非常不解:“一青牛部而已,相公为何如此重视?眼下最要紧的难道不是劝谏圣人么?”

  回来他的是于元济,谈到军事,在座的没有比于元济更专业了,尤其他在边塞呆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事儿里里外外透着蹊跷,我也经过狄人犯边,就没有敢这样凶狠的,物反常即为妖。”

  此言一出,众人都低头沉思,他们在来之前也都想过这件事情,每当有这种事情,就是开了个草原副本,对于朝臣来就是送经验、送装备、送声望,借机捞些政治资本是应有之意。现在看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一个个先把以前的心思按下,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

  李幼嘉低头想了一会儿,对郑靖业道:“相公,圣人是什么意思?”

  “圣人对狄人知之不详,对军事也不甚了解。别说他了,我亦算不得知兵啊!”

  “只要圣人不要强人所难,这就不是一件大事,”李幼嘉劝解道,“若诚如金吾所言,这括隐的事儿就要缓一缓了。”

  郑靖业道:“我岂不知这个道理?今日我亦是如此对圣人说,圣人却是不肯松口的。只说,战事结束之前,他不催逼而已。”

  林季兴慢腾腾地换了个坐姿:“圣人当然不能松口,一松口,众人就都以为他好欺了。他的面子要往哪里放呢?”

  众人在心里跟着一起嘲笑了萧令先一回,脸上却是一副忧国忧民之状。

  池脩之默默地坐着,冷不丁地道:“记得定远军是先帝时新置,至今不到三十年,圣人登位之初厚赏边军,定远军、靖边二军所得最厚。一战而胜,圣人挟战胜之威,隐,是必然要再接着括的。”

  在场的人也都不算是什么好人,给人挖坑、背后下黑手、套人麻袋的事情也没少做,听了池脩之的话却都不免蛋疼菊紧,一副便秘的表情。李幼嘉郑重地向郑靖业建议:“张进书在威远军,离狄人也很近,当此危难之时,他也当报效国家才是。”抢功劳抢功劳去~

  于元济也一脸期待地看着郑靖业:“我久在边塞,亦知兵事,国家用得到我,”泰山样地捶胸,“义不容辞!”

  郑靖业点头道:“我知道了。”

  说话间,郑家仆役来报:“鸿胪、邺侯来访。”

  郑靖业笑谓众人:“看来大家都很热心国事呢。”

  众人会心一笑,关心个p的国事,都在想着什么讲条件,从这事里捞好处吧?

  李幼嘉道:“相公有贵客至,我等不便久留。”领头辞去。郑家仆役引着他们走了另一条小道错开了李神策与邺侯。

  郑靖业这里开小会,世家那里肯定也少不了开个会什么的。李神策是全程参与了萧令先的御前会议的,资料是第一手的,回家找了几个比较靠谱的亲人一商量,得出了与池脩之一样的结论:要是让萧令先借着这一回军事上的胜利再来打压世家,真要没活路了。

  蒋氏亦然。

  与此同时,李神策还派人通知了叶广学:圣人一点也没打算停下括隐的事,还有,圣人点的是定远军而不是耀武军。

  李神策与邺侯就是两家的代表,他们是来与郑靖业寻常合作的。郑靖业早就抛出了橄榄枝,不然他为什么把傅宗铨扔到耀武军里了呢?

  三人的谈话外人都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满意的。

  不能让萧令先借着草原副本升级!这是各方的共同立场,现在他就已经很嚣张了,这要再有个胜仗,还有别人活路吗?坑爹的是他还是个间歇性的精神病患,经常不靠谱!

  到了这个地步,彼此之间已经被逼出了默契,这个皇帝就是不废也要把他弄残了。先架空了他再说!

  两三天后,叶广学也向郑靖业表达了相似的意向。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狄人犯边的义愤只是停留在抽相的层面上,大多数的国民连狄人长什么样儿都说不清楚,对于狄人的认识比萧令先还要少得多。尤其是女人们,京城的女人们提到狄人,大多会说:“那里的皮毛好。”再说到犯边什么的,就更抽象了:“不就是时不时地犯个边,又被打退?”

  哪怕是像郑琰这样的父亲培养她,丈夫不限制她,她对狄人的了解也没有深刻到能张口说出狄部的形势来。狄部的事情,她是听池脩之说的,说话的时候她正在捏着女儿的小胖手,检查她的指甲,小孩子的指甲薄而锋利,很容易挠伤自己的小嫩皮肤。

  “朝中有大事发生么?你这样忙。”

  “要打仗了。”

  “嗯?跟谁?”

  “北边,狄人。青牛部像是发了疯,圣人震怒。”

  池脩之现在忙得厉害,太府掌天下库藏,虽有户部在,许多战争中要用的物资还是要经太府之手。又有,一旦有了战事,太府还要兼顾物价,不能因为战争而使国内物价飞涨,增加不安定因素。一直充当橡皮图章的萧文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履行职责。

  郑琰小心地放下女儿的手,食指却被小孩子抓着玩:“很严重么?”

  杀人放火抢东西,怎么不严重?“是。这事透着奇怪,”伸手摸摸宝宝柔软的胎发,“恐怕狄部之内有什么变故,究竟是什么现在还说不上,我们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了,就当狄人会八部联合,大举进犯。”

  郑琰笑道:“还不至于罢?要是八部联合,那就好对付,又不是连成一体了……”

  夫妻二人面面相觑,齐声道:“没那么巧吧?”

  郑琰对狄人是不熟悉,虽然她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也有北狄这种说法。但是,她至少在历史课本上读到过许多次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农耕民族固然有“开疆拓土”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还是游牧民族由于种种原因抢夺、侵略农耕民族。

  可以说,只要游牧民族兴起了,伴随而来的必然就是农耕民族的被侵略。游牧比农耕还要“靠天吃饭”,老天爷一个不小心把今年的雪下大了,那就要去抢上一抢。只要某一个游牧民族有了一个核心,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整体,农耕民族你就等着被抢吧。

  历史经验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每一个游牧民族兴起的时候,绝不是开启了一个“送经验、送装备、送声望”的草原副本,而是来了一道催命符。甭管出了多少英雄,都掩饰不了国土曾经被侵、百姓饱受摧残的事实。

  农耕民族的拓张还要带一点温情的面纱,什么教化啊、什么抚其首领啊、什么安置其民啊,到了游牧民族那里,多半以屠杀抢劫开始,以压迫相继,打完了才想起顺个毛。等他们想起顺毛的时候,人都死了几百万了好吗?【2】

  池脩之道:“极有可能,没有倚恃光凭着青牛部一部之力,他们怎么敢?现在顶好是青牛部出了个疯子,才来招惹。要真是八部一统了……”边乱起矣!内里还有萧令先这个猪队长,这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