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两百六十五章 紧急拟定围歼方案

第两百六十五章 紧急拟定围歼方案

但是对于德军突围方向判断上,安德里耶夫少将和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他们的唯一的共同之处在于德军有很大的可能准备突围,并且突围的方向肯定不是北方以及苏军的两个突击方向西北方向和东北方向。而且向东突围与斯大林格勒地区德军第6集团军主力的可能性也很小,毕竟那个方向上目前正好是苏军大部队向卡拉奇出击的方向。现在只剩下了南方和西方以及西南方向这三个选择。

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认为在上布济诺夫卡的德军第14坦克师向南突围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那个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相对较少而且只要突破苏军阵地并且连续机动一段距离就有可能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其他部队会合。而安德烈耶夫少将则认为城中的德军应该选择向西方撤退,因为在那个方向上同样有德军的其他部队可以会合并且需要机动的距离更短。而且第14坦克师很可能并不清楚苏军由近卫第一集团军扩编而来的新的西南方面军已经收复了博科夫斯卡亚并且正在向南进攻。

双方都提出了支持自己观点的推测,并且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在这样关于战役分析的讨论中,这两名指挥员完全是就事论事,安德烈耶夫少将虽然是统一指挥围攻上布济诺夫卡三个步兵师的最高指挥员,但是他却没有用手中的权利来压制对方。在这样的讨论中指挥员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助于拾漏补缺,这对于苏军的战役行动是很有帮助的。

就在安德烈耶夫少将和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激烈讨论过后,在一旁的拉普捷夫中校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指挥员同志们,德军第14坦克师据那名俘虏交代说是从斯大林格勒市区受到惨重损失后撤到上布济诺夫卡来等待补充的。如果俘虏交代的情况属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一下德军第14坦克师的装备目前很少?而如果这支部队还没有得到补给就被我军包围,那么他们的油料有多少?”

拉普捷夫中校的伤因为一直没有时间去医院而没有好完,由于有经验的指挥员目前苏军依然很缺乏,导致他不得不带伤坚持工作。因此他一直在师长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身边做一些师司令部内的管理工作。刚才两名上级指挥员的争论他一直在默默旁听,到了最后他才突然插话。而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在陈诉一些推论,实际上他还在暗示上布济诺夫卡城中的德军很可能因为油料的短缺而不得不选择少走一些路的方向。他实际上是在变相支持安德里耶夫少将的观点,毕竟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不好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拉普捷夫中校的这些反问最终主导了这场讨论的最终结论,就连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被自己忽略的问题。现在有了德军可能向西突围的结论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全歼逃离上布季诺夫卡的德军了。

相对于城市中的巷战,苏军更愿意在野外与德军作战。毕竟巷战中防守的一方能够依托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进行抵抗,而且城市中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不利于进攻方的进攻。

而在野外作战就不一样了,虽然这支德军是装甲部队,但是在连续的作战中该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很可能损失较大而没有太大的力量。那么只要苏军提前判断好德军的突围方向,预先设置反坦克阵地和筑垒地域,那么全歼这支德军残余装甲部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由于现在城中的德军已经有了搜索的迹象而且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天黑了,时间非常紧迫,苏军的指挥员们谁也不敢打包票说德军可定不会在今夜就突围。因此安德烈耶夫少将、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以及拉普捷夫中校等人没有让手下的作战参谋们制定作战方案,而是三个人自己讨论并且不写具体作战计划。他们三个都是做参谋工作或者曾经是当参谋出身的,讨论起作战方案来能很快抓住重点,拉普捷夫中校直接在一旁记录要点,讨论好一点就立即写出来让人传达到各个部队。

被紧急拟定出来的作战方案有几个要点。首先,现在才开始在上布济诺夫卡西面修筑防御工事已经来不及了,不过简易的工事必须要修,不然苏军的阻击部队在德军的冲击下根本站不出脚。每隔五公里修筑一道简易工事势在必行,可以达到层层阻截的目的,这项工作有部署在城市西面的那个师所属部队立即执行,这个师必须立即停止进攻而转入防御。这一条由安德烈耶夫少将立即签署命令后派人传达。

其次,由于德军是装甲部队,虽然据俘虏说损失惨重,但是目前这个第14坦克师到底哈有多少装甲力量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那么在布置反坦克火力时就得预留余地,以免被德军坦克进行突破。而目前安德里耶夫少将将手中的反坦克兵力计算了一番,发觉手中只有一个反坦克炮营的机动兵力。而这种部队的机动能力相对较差,因此第二条由安德烈耶夫少将签发的命令就下达给了这个一直在待命的反坦克炮营。这个营的三个连将会分别建立三个反坦克阵地,呈三角形部署,相距不远,还可以相互支援。

苏军在这一地域最后的反坦克机动力量是下午刚到的那个坦克团的最后一个坦克营,这个营一共有二十七辆t34坦克。安德里耶夫少将决定将手中这支最为重要的机动力量也派出并隐蔽在反坦克炮阵地不远的地方随时准备出击。由于他十分担心这个坦克营的力量不够,甚至下达了一条命令,要求这个团另外两个配属给第172步兵师和东北方向上进攻的另外一个步兵师的坦克营在天黑以后撤出上布济诺夫卡。毕竟在城市里夜战中坦克的作用会大大减弱,还不如全部投入到围歼第14坦克师残部突围的战斗中。而炮兵部队也必须派出观察员前往参加阻击的步兵部队中去,事先确定好射击诸元,一旦发现德军部队立即实施火力覆盖。

以上这些就是被紧急列出的建议作战方案的要点,很快就下发到各个部队中,一时间苏军开始忙乱起来,各部队在急匆匆地变更部署。严大力的三营还在继续向市中心前进,他本人也在指挥前来支援的那个冲锋枪连和那个步兵连行动,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为了找到他还不得不花费了一点功夫才把严大力从战场上叫到营指挥部接听电话。当严大力从电话中接到了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要求配合三营作战的坦克营在天黑前撤出战斗的命令后,他敏锐地感觉大了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他在电话中询问了师长同志这么做的原因,而对方只是简单地说了下有迹象表明德军有可能放弃上布济诺夫卡向西突围。严大力也明白坦克在城市夜战中发挥的额作用并不大,只好无奈地表示自己将会坚决执行命令。他知道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只是很可惜自己所在的974团已经完全攻进城内,没办法撤出去再去参加围歼德军突围的战斗了。可就算如此,严大力依然在电话中向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隐晦地发了点牢骚,并提了一点建议。

严大力的建议是根据中国古代战争中围城的做法中总结出来的‘围三阙一’。这种方案是需要苏军在其他方向上加强突击,而在西部故意让开道路,给被围的德军一个强烈的暗示这个方向上的苏军较弱,向西方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有意识的诱使和逼使德军做出这样的选择,不然如果德军选择向南突围的话很可能苏军在西方所做的准备工作有可能白费。

而严大力此时并不知道德军的指挥官确实接到了保卢斯上将要求其向南入围的命令,只不过此时的德军第14坦克师确实已经没有足够的油料和足够的坦克能够向南突围并长距离机动,因此德军第14坦克师师长已经决意向西突围了。

严大力的这个建议立即引起了费奥克季斯托夫上校的重视,虽然包括他在内的几名苏军高级指挥员都判断德军向西突围的可能性最大,但这毕竟没有情报支持而只是他们几个指挥员根据以前的经验和目前的状况进行预估的。而严大力的这个建议如果实施后却可以诱使德军向西突围,一头撞进苏军事先布置的包围圈,这将会大大增加苏军的胜算。要知道在战斗中如果一方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按照对方的意图作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非常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