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九章 出类拔萃

第三百二十九章 出类拔萃

严大力这几个人上交的建议让教官有点眼前一亮。其实在出这道题目之前,学校就知道了总参谋部已经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准备对部队编成进行重大调整。这个题目在速成班里的提出,实际上也有暗中考察速成班学员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此时的总参谋部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已经基本定型,就是要将部队改造成为诸兵种合成部队。

教官将所有的面意见都收上来后开始一一点评这些意见,对于那些有些死板的建议教官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因为从目前战争的实际进程来看,原有的部队编成是有问题的,光是改变部队的人数,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重视炮兵的意见受到了肯定,但教官还是指出了这种意见的不足,因为这种建议太过依赖于炮兵部队,对于部队的反坦克能力和机动性考虑不够,是能算是在现有的编成上修修补补。

而严大力等少数几个人提出的建议则被教官着实表扬了一番。因为这个建议对目前战争的实际战斗来说是非常符合目前的形势的。特别是这个建议中对于反坦克力量的重视以及对部队机动性的重视更是个正确的方向。提出这个建议的学员前部来自一线作战部队,与德军实际战斗的次数相当多,对于德军的战斗能力有着非常清楚和直观的认识。当然,教官同样指出了不足,那就是一目前苏联红军的装备能力,这个建议有些太过于超前了,因为要给每个团级单位配备足够的汽车和交通工具目前仍然是有困难的。

对于教官的点评,其实学员中还是有些人不太服气的。特别是一些思想保守的学员,他们多半来自苏军的各大机关,没有实际的指挥作战经验,甚至不是很了解德军在战斗中对于装备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在教官点评完以后依然在下面提出了反对意见。

严大力因为发现自己在班上年龄最小,虽然他的军衔不是最低,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站出来反驳那些吃保守立场的同学。倒是和严大力意见一致的一个中年位少校是个暴脾气,立即站起来反驳。

这位少校也是从前线的方面军野战部队抽调出来学习进修的团级指挥员,有着实际作战指挥经历。他说道:“我不同意那位同学的观点!根据前线的实际战斗情况来看,我们现有的团级部队编制太过时了,必须要做大的变动。德军目前的作战能力在相同人数的情况下是高于我们苏联红军的。而德军部队的编成内有着大量的坦克、装甲车以及摩托化步兵,在火力输出、机动性上强于苏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部队在与德军的交战中屡屡吃亏,经常因为机动力不足、反坦克力量不足还有火力输出不足而达不到战术目的,反而会牺牲大量的人员。原本我还没有什么系统的认识,只是知道需要对部队编制进行改变。但是刚才我身边的这位西多罗夫少校同志却提出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才有了我们提出的建议。我建议那些没有指挥过部队与德军作战的同志们应该多听听在一线的同志们的建议,这可是我们损失了相当多的人员才总结出来的血淋淋的教训。”

这话一说,全班所有学员的目光一下子就盯住了严大力这个最年轻的军官。原本这个插班生就因为最晚报到而受到过关注,而且这么年轻就已经是近卫军少校军衔并获得了不少的勋章,这更令人瞩目。很多人都在背后打听这位西多罗夫少校到底有什么来头,来自哪个战线和部队。

教官此时才明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那份建议来自这个西多罗夫少校,于是点名说道:“西多罗夫少校同志,请您给大家讲讲您归纳的这些建议到底是处于什么考虑?有什么实际的依据没有?”

被自己身边的这位少校抛出来让严大力不能再低调了,教官的指名道姓让他不得不站起来不急不缓地说道:“我归纳出的这个建议是有着充分依据的。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我就一直在一线作战。对于德军的作战能力有个很直观的认识。德军部队的编成确实非常合理和有其科学性,他们在这场对苏联的侵略战争开始前已经在西欧和北欧的战斗中得到了验证。而进攻我们苏联后更是势如破竹,几乎很快就占领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已经波罗的海沿岸还有我们的南部地域。其实除了德军发起进攻的突然性以外,德军的战术对路和对装备的合理应用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们前线的士兵们缺乏必要的反坦克装备,经常不得不用血肉之躯去面对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几乎每次战斗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每次看到那些英勇无畏但是却白白牺牲的指战员心里都会觉得很悲痛!我们必须要改变部队结构和编成,多配备反坦克力量就是必然的选择!还有就是对坦克应用方面,敌人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部队的火力输出比敌人差了不少!接下来我认为我们会和敌人发生更为激烈的战斗,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反攻,那么增加进攻力量特别是在部队里编制坦克分队和部队行动的机械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

严大力的恶化一说完,所有的反对意见一下子都消失了,教室里显得一片寂静,大家都若有所思。教官此时接过话头继续说道:“同志们,西多罗夫少校的话很发人深省,大家都要有所思考。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去以后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在这里学习学校的课程是一方面,但是交流经验更为重要,因为你们以后都要到指挥岗位,总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下课后学员们都三三两两地走出了教室,大家都围住了班上几名从一线部队来学习的同学开始讨教起来。而此时的教官也急急忙忙走出了教室,他要去向校长汇报今天这个课程中所发现的优秀学员建议,特别是那个西多罗夫少校更应该向校长斯米尔诺夫少将进行推荐,因为他的建议和总参谋部已经基本确定的部队编成方案十分接近。

斯米尔诺夫听取了汇报后有些吃惊,因为他这是再次听说这个西多罗夫的名字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向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侧面打听了这个西多罗夫的情况,结果自己的老上级对于这个西多罗夫的欣赏和青睐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听到下面汇报上来这个西多罗夫很优秀,让他不得不将这个少校的名字记在了心里。

不仅仅是斯米尔诺夫少将记住了西多罗夫这个名字,严大力经过这次的辩论以及提出的观点再学校里开始有了一点名气。不管那些赞成他观点和不赞成他观点的学员以及教官都听说了战役战术系的速成班有一个叫西多罗夫的少校。对这一点严大力并不知情,还是和严大力同屋的室友特列亚毕奇尼科夫告诉严大力的。而严大力也轻描淡写地表示自己知道了,并没有显露出什么机动或者兴奋的心情。严大力认为这点名声对自己来说并不怎么太重要,因为他更寄望于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能将自己的观点向高层推荐。

时间继续流逝,有到了休息的时间。这次还是叶卡捷琳娜来学校门口等严大力出来,因为叶卡捷琳娜认为严大力对莫斯科的道路并不熟悉。他们一起约好去看电影,这个时代的电影对于严大力来说是小儿科,看惯了后世的而各种特效电影的他来看这个时代的电影无疑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只是叶卡捷琳娜很喜欢,坚持要去看电影,严大力只能陪同。

他们来到了莫斯科市区内的电影院后发现今天上映的电影除了战争纪录片以外只有一部音乐喜剧片《拖拉机手。叶卡捷琳娜挽着严大力的手臂兴奋地指着海报说道:“我们就看这部吧?那些纪录片你在前线就能看到。”

严大力当然表示同意,战争纪录片也是在前线由苏军指战员冒死拍摄的,他好不容易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短暂离开战场,不想再重温在前线的日子了。就当他们刚买完票的时候,一个穿着得体西装的年轻小伙子看到了叶卡捷琳娜,连忙兴奋地跑了过来和叶卡捷琳娜打招呼:“嘿,卡佳,你也来这里看电影?”

这个年轻人亲近的口吻和用词让叶卡捷琳娜眉头稍微一皱,有些冷淡地说道:“是啊,基斯塔诺夫同志,我来看电影。”

那个小伙子并没有什么自觉,他看了看严大力对叶卡捷琳娜继续问道:“这位指挥员同志是谁?你能帮我介绍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