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章 双方都有争论

第三百四十章 双方都有争论

而对于曼斯坦因元帅的这一设想德军总参谋部的很多人则提出了不同看法。这些人提出现在的战线从莫斯科以南到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向西突出部,这里是个很好的预设战场。

德军在这场战争中一贯的战术就是使用装甲部队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向心突击,然后将大量的苏军部队包围起来进行歼灭。这样的战术是符合德军目前所拥有装甲部队攻击力强机动能力强的优势的,也同样在以前的战役中屡试不爽的。因此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旦到战线上库尔斯克地区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就像是看到了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一样按耐不住。

在这个巨大的突出部里,苏军部署了大量的部队。而一旦德军能够歼灭这些部队,不亚于再次重演战争初期乌克兰战役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德军再次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后,德军北上可以重新迂回到莫斯科的南部和西部,而向南进攻可以再次突破苏军防线并可以绕到斯大林格勒的后方。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大量精锐苏军部队这个想法完全就是一个对德军高级将领来说非常致命的诱惑,因此在希特勒确定夏季攻势还是在苏联南部战线的时候,很多高级将领都提出在夏季攻势中应该首先要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至于曼斯坦因元帅的设想,无视就好。

由于支持在库尔斯克地区进行进攻的德军高级将领如此之多,以至于曼斯坦因也感受到了压力,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设想,转而有条件地支持进攻库尔斯克。曼斯坦因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不能撤走一些精锐部队而反而还要从国内调来的增源部队来实施这次战役性进攻,而且还不能让进攻半途而废。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争论,进攻库尔斯克战役的构想被德军总参谋部确定下来并上报给了元首希特勒。最终希特勒同意了这个战役构想,并责成总参谋部尽快拿出战役作战方案来。

经过一番努力,在计算完所有的兵力对比之后,一份代号‘堡垒’的作战计划被呈给了希特勒。希特勒立即批准了这一计划,并下令抽调北方集团军群的一些精锐部队南下以及将国内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帝国’‘骷髅’两个党卫军精锐师调往库尔斯克地区。

从计划批准的那一时刻开始,德军就开始了积极的战役准备。各种战斗物资入油料、弹药等等被源源不断运输到前线囤积起来。德国空军为了保障这次战役也调集了上千架作战飞机部署到这一地域,很多飞机都是从其它方向上调来,为了夺取在这一地区的绝对制空权。

在这份计划中,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从奥利奥尔地区出发自西向东进行突击,然后绕过库尔斯克向南前进。而在库尔斯克南部的进攻依然由曼斯坦因指挥第4装甲集群以及党卫军第2装甲军负责,目的是向东北方向实施突击。这些德军部队必须要首先占领奥博扬,然后向北突击前进并与北面突击的第9集团军会合,包围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并歼灭之。

而就在德军内部一直在对战役进攻方向争论时,在苏联方面苏军高层同样也在争论。由于夏季快要到来,苏军对于德军将会发动进攻的战略判断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因为德军在冬季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伤筋动骨,德军很有可能在夏季这个俄罗斯大地上最适合作战的时节发起进攻。

大家虽然都认为德军将在夏季发起战役性进攻,但是对于德军进攻主要方向的判断却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德军还会在哈尔科夫以南重新进攻,而有人认为在库尔斯克地区。不过所有人都认为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还是会在苏联南部地区,这一点倒是没有人质疑。

从目前的战线情况来看,库尔斯克地区的巨大突出部相对苏军而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苏军在这一地区的两个方面军完全可以以这个突出部为出发基地向西北进攻,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的退路,还可以像西南进攻乌克兰,直接威胁所有在库尔斯克以北的德军部队后方补给线。而劣势也很明显,一旦德军采用老战术从整个突出部的南北两侧实施突击,就有可能重演当初西南方面军在乌克兰被围歼的悲惨命运。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元帅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这两个伸手最高统帅斯大林信任的苏军主要将领根据战争开始以来德军采用的战术一致认为德军将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进攻战役,这对斯大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时的斯大林已经不在像战争初期那样刚愎自用,而是充分相信高级军事将领的而判断。再加上各种情报的收集和侦查,消息源源不断地到来,指向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德军将主要进攻方向确定在了库尔斯克地区这个突出部。最终斯大林同意了这个判断并责成总参谋部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在制定作战计划的过程中,苏军北部再次出现了分歧。以沃洛涅日方面军司令员、前副总参谋长瓦杜丁大将为首的一些将领认为苏军应该抢在德军战役准备完成之前主动发起进攻,打乱德军的作战部署。而以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为首的一些将领则认为应该先预设阵地,消耗德军的进攻力量。直到德军进攻的箭头丧失锐气后再使用强大的预备队对德军进行反击。

这次意见分歧双方受到军队中将领们支持的人数都差不了多少,因此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苏军总参谋部不得已将这两种意见都上报给最高统帅斯大林,让他做出决定。

斯大林面对这样的内部争论同样感到有些无法确定,他很犹豫,因为争论的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不决后,有人终于给斯大林提了个醒,既然现役将领们有些争论,如果拿不定主意还可以咨询一下苏军中那些德高望重并且现在已经退出现役的将领们的意见。

斯大林对这个建议深以为然,他立即给前自己很信任的前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去了电话,让其到克里姆林宫来自己当面征询这个老元帅的意见。至于其他的老元帅比如布琼尼和铁木辛哥,斯大林是不信任的,因为这些人虽然都曾经伸手信任,但是战争开始后的表现却辜负了这种信任。只有原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是因为健康原因离职的,在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时刻,这个老元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斯大林愿意继续信任沙波什尼科夫元帅。

沙波什尼科夫接到斯大林的电话后不敢怠慢,立即乘车前往克里姆林宫面见斯大林。当他走进了斯大林那个宽敞的办公室后,斯大林笑着站了起来,阻止了沙波什尼科夫的敬礼,指着会议桌前的椅子说道:“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您快请坐。怎么样?身体的恢复情况好吗?”

沙波什尼科夫缓慢地走向椅子做了下来,回答道:“我这是老毛病了,一时半会好不了,人年纪大了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了,斯大林同志,您找我来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您应该看过现在的战线地图吧?总参谋部认为德军将会在今年夏季发起进攻战役,据判断地点是在库尔斯克地区。现在呢,军队里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我们应该抢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前先主动进攻,打乱敌人的部署。还有一种意见是我们应该先进行主动防御,利用防御工事进行抵抗,消耗完德军的进攻力量后在使用强大的预备队进行反攻。我想听听您对这两种意见的看法。请您放心,尽管说出您的意见,我不会责备您的。现在我需要听听您的建议,到底该采用哪种意见。”

沙波什尼科夫其实在来之前并没有想到斯大林会咨询自己的意见,毕竟自己已经退出现役。他立即开始思考起来,显得有些谨慎,毕竟这是对苏联抗击德国进攻的重大判断,不能随口说说就行的。

不过他一开始思考,就想起了西多罗夫这个年轻人在离开莫斯科前和自己的最后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中,西多罗夫很坚定地判断德军将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进攻战役,并且同样坚定地认为德军目前依然有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实力。因此西多罗夫极力向自己建议应该先进行防御,消耗了德军的进攻力量后再进行反攻。当然,在沙波什尼科夫看来这是因为西多罗夫一直在前线作战,对于德军的实力有着充分的认识猜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