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七十四章 反攻的大幕被拉开

第三百七十四章 反攻的大幕被拉开

库兹涅佐夫的这个建议有些出乎罗科索夫斯基的意料,因为这位中央方面军司令员此时的注意力完全放到了方面军主要反攻方向上去了。不过他对于近卫第8集团军提出了这个建议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就连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其他方向上发起新的进攻,那么德军肯定同样也没有预料到。这个进攻将会很有突然性,也很可能会打乱德军的部署,给德军的防守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而这正是苏军所需要的。

不过库兹涅佐夫提出只使用近卫第13步兵军来进攻让罗科索夫斯基认为规模依然太小了,而且进攻的部队只有步兵部队,这对于要突破德军防守来说有些力量不足。为此他与中央方面军参谋长捷列金商量以后对这个进攻计划做了一点修改,由于近卫第8集团军的独立坦克旅在前一阶段的防守战斗中损失惨重,无力参与这次进攻,于是他将目前坦克第2集团军仅剩的唯一一支机动力量坦克第9军中所属的第11坦克旅配属给近卫第8集团军,一起参与这次进攻。并且指定这次进攻率先由近卫第13步兵军炮火准备后实施突破,然后由第11坦克旅进入突破口迅速向西北方向上的纳夫利亚前进并占领之,以扩大战果。

纳夫利亚是布良斯克南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奥廖尔以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座城市位于杰斯纳河上游的河边,是一个重要的战术要地,也是奥廖尔地区德军向西撤退的必经之路。奥廖尔地区的德军如果想要后撤除了向西北方向上的布良斯克撤退外就只有通过纳夫利亚向西撤退,而向西撤退是德军最短的撤退路线。

一旦近卫第8集团军抢先占领纳夫利亚,那么在奥廖尔战斗中失利的德军将不得不向西北方向上的布良斯克撤退,到时候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两个方面军的部队将会追击着撤退的德军向布良斯克席卷而去,说不定还能利用德军的慌乱趁势收复布良斯克。当然,这样的考虑只是一种前景,谁也不知道这次进攻发展到那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但是罗科索夫斯基肯定是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在前面的。

但是这场进攻的时间被罗科索夫斯基却被压后了48个小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到那个时候布良斯克方面军已经转入了进攻。而这个方面军进攻的目的是占领防御已经空虚的奥廖尔,彻底将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三个装甲军和第9集团军的一部合围在奥廖尔以南地区进行歼灭。即便是德军后撤动作迅速逃出包围圈,也将会迫使德军仓皇向西或者向西北逃窜。此时近卫第8集团军的进攻行动将会关上德军直接向西撤退的大门并击溃那些直接向西撤退的德军部队。

修改后的计划被重新下发给了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部,不仅如此,罗科索夫斯基专门从忙碌中抽出时间与库兹涅佐夫通了一次电话。在电话中罗科索夫斯基将自己的设想说得很清楚,就是为了确保让库兹涅佐夫明白一旦进攻得手,应该怎么行动。

库兹涅佐夫在接完罗科索夫斯基上将的电话后彻底明白了自己顶头上司的思路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了确保这次进攻的成功,他一边等待第11坦克旅的到来,一边开始想方设法给已经在第4道防线的防守中受到削弱的近卫第13步兵军那几个团补充兵力,其中就包含了严大力的近卫第131合成团。

而此时包括974团和合成团在内的四个团终于见到了前来接管阵地的近卫第15步兵军的部队。他们移交阵地后开始星夜兼程,回到近卫第13步兵军的驻守地域。严大力的合成团由于完全是机械化行军,因此是这四个团中最先到达的一支部队。

他们一到达原有的驻地,就接收到了由近卫第24步兵师后勤科安排前来补充的士兵和装备,包括两个新的反坦克连以及三百多名补充士兵和基层军官。这些人都是库兹涅佐夫中将从集团军司令部的直属部队中抽调出来的,由于合成团在防守萨博罗夫卡的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因此被集团军司令部指定优先补充。

补充完成的合成团由于时间相对充裕,还得到了很多休息时间,因为第11坦克旅的驻地距离近卫第13步兵军太远,所以这个坦克旅要及时赶到进攻出发阵地并补充好油料需要大约24个小时。因此这次进攻的发起时间就定在第三天上午的10点正。

斯托利亚罗夫也回到了近卫第13步兵军司令部的驻地,他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到进攻准备工作当中去了。而这次进攻的主要指挥员则被库兹涅佐夫指定为近卫第13步兵军的军长费奥克季斯托夫少将。关于这次进攻具体如何实施,费奥克季斯托夫已经与库兹涅佐夫和安德里耶夫等人讨论了多次并已经确定。

炮火准备时间为一个小时,然后炮兵的轰击开始向德军纵深进行延伸。近卫第25步兵师和近卫第26步兵师作为第一梯队跟着延伸的炮火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并迅速打开德军防线上的突破口。然后第11坦克旅和近卫第24步兵师进入突破口并开始向德军纵深发展进攻,而近卫第26步兵师负责保持并扩大突破口,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近卫第25步兵师跟随第11坦克旅和近卫第24步兵师前进并保证这两支进攻部队的后方安全。而由于安德里耶夫和费奥克季斯托夫都提出严大力的近卫第131合成团是全摩托化部队,能够跟上第11坦克旅前进的速度,为了检验这支试验部队在进攻中的能力(其实这也是原来有严大力提出的理由),严大力的合成团将作为近卫第24步兵师进入突破口后的前锋部队。而且罗科索夫斯基会到时候根据进攻的进展情况下令让第70集团军的部队接管突破口,将近卫第26步兵师解放出来加入到进攻的行列中去。

就在第二天白天近卫第13步兵军的准备工作一盘忙碌时,布良斯克方面军克服了各种困难,提前转入了向西部方向上奥廖尔的进攻。在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该方面军部署在第一线的第3、第48、第61、第63集团军同时在宽大的正面上分成四路对奥廖尔发起了向心突击并迅速在德军第9集团军已经被削弱的防线上打开了突破口。而布良斯克方面军所属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在奥廖尔正东方向上的第3集团军打开突破口后迅速跟进并越过第3集团军的部队直接向奥廖尔冲去。

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这一突然转入进攻的行动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大为吃惊,这是让德军措手不及的一次大规模进攻。自从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后这一地段一直很平静,布良斯克方面军甚至于德军没有发生过哪怕是小规模的交火。因此德军对这一地段的防守并不十分看重,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将领们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奥廖尔南部的进攻当中而忽略了这一方向,特别是苏军的中央方面军开始反攻后更是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德军在奥廖尔以东的防线很快就被布良斯克方面军突破。负责防守这一地域的德军第9集团军原本有两个步兵军的兵力,但是由于奥廖尔南部苏军开始反击后不得不迫使德军抽调了几个师南下,强大的苏军四个集团军加上一个坦克集团军的兵力让德军根本阻挡不住,德军的防线从布良斯克方面军开始进攻的当天就出现了崩溃的征兆。

为了防止这一地域的德军部队发生总的崩溃,也为了防止这些德军部队被苏军两个方面军围歼,同时因为情况紧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没有请示德军总参谋部的情况之下就立即下达了后撤的命令。当然这个后撤命令很显然被上报后没有被德国元首希特勒批准,在经过柏林和德军前线司令部的一番争吵后,最终这些德军部队被告知可以被允许有条件后撤,而前提条件是不能放弃奥廖尔。

但是当这个由希特勒通过德军总参谋部下达的有条件撤退的命令发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时,战况已经开始对于德军极为不利。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前进速度很快,德军第9集团军虽然边阻击边向奥廖尔撤退,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此时的局面让任何一个经过战役训练的德军将领看来都是一个死局,德军大约有二十多万部队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他们必须尽快撤退,而且要立即放弃奥廖尔,不然很可能因为想要保住奥廖尔而被苏军包围并歼灭。

ps:多谢友‘亚炜’的打赏,者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