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六章《出塞曲》(2 / 2)

“哈哈…”房淑觉得有趣,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刚才翼哥哥应该在想名诗佳句了,想到了没啊?”一脸戏谑的神情。

李业诩当下长叹一声,说道,“那在下就勉为其难,略作一二,如有见笑处,还请两位姑娘多多见谅,”谦虚不一定是美德哟,不会做诗,背诗总会的吧?!

背什么诗呢?想想记着的佳句,应眼前景象的,记得的不多,…今天虽然是十五,但元宵节过去已远,而眼前又是灯会的胜景,抬头看一轮圆月。

李业诩有些迷糊…

边上三人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抬头望着一轮明月,眼前的芙蓉园热闹非常。一步,二步,三步,有了,想到一,“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初兴盛,羞作男儿寸功无,”自己稍稍改一下,不也是一好诗吗?李商隐,咱篡改了你的名作,你就自个在一旁生气吧,李业诩有些得意。

眼前两个女孩都有些呆了,李业诩吟出的诗让他们心头一震。

也许因为连年战乱对文化的摧残,百废待兴的初唐时期有名的诗人和诗作少之又少,在社会上留传的名诗佳句也不多。而此时的初唐,承袭的还是南朝宫体诗,流行于宫廷和高官贵族阶层,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应景应物的诗并不多!

也因为唐初政治的开放性,唐帝国国力空前强盛,经济和文化展迅,唐中后期汉文学特别是诗歌得到长足的展,名家辈出,李白、杜甫,等留下不知多少名作,以至后来,都没法越这个时代了,说到诗就是指唐诗。

李业诩这即景咏情的诗可以说是一种异常清新的风格,难怪面前这两个女孩会感到惊异。

“真是好诗,”房淑拍着手道。

“李公子真的好才气,”郑燕也赞道,“公子的诗才让人感慨不已,即应了眼前的景象,又道出了心中的遗憾!”

“诗赋本就是通过语言和韵律反映生活,抒情感,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没景,无情,怎么能写出好诗呢?”李业诩微微一笑道。

留传千古的名作,有几是无病呻吟的?!

“翼哥哥,你再做一么,”房淑一副渴盼的样子。

“公子祖父乃我大唐第一武将,战功无数,”郑燕轻言问道,“听此诗,莫非公子想效仿你祖父,入伍从军,上阵杀敌?”

李业诩一愣,郑燕问这个做什么?

李业嗣看李业诩不答话,帮腔答道,“大哥一向以汉之霍去病为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只想着在战场上建立一番功业。”

“是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男儿本色,”李业诩正色道,“可惜空有一身武艺和抱负,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真怕辱没我祖父的威名吧!”

想起带兵打仗,李业诩就浑身热血沸腾,自己后世是一名军人,却又重生在征战四方的初唐时代大唐第一武将家里,或许军队和战场都是自己永远的归宿…只是何时能领兵去打仗呢?

“翼哥哥,是否是你祖父不让你从军呢?”房淑好奇问道。

“那倒不是,许是他老人家看我还太年轻了,但男儿习武是为了什么?当是从军杀敌,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唐敌患未尽,四夷未服,想我祖父如此年纪还征战沙场,想想为我大唐江山立下无数的将军们,我汗颜呀!”李业诩叹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仰天长叹一声,脱口吟出这注定流传千年的名作。

只不过诞生的年代提前了…

半晌,没有了声响,李业诩一看,几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

“这是什么诗?是公子所作?”稍后郑燕轻声地问道。

“《出塞曲》!”